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怎么从源头上解决稳定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3日14:43 南方周末

  方舟评论

  □李一言

  近日,中共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注意从源头上解决维护稳定问题,关键是要实现社会利益关系的和谐,使社会利益格局总体合理。要让人民群众直接
感受到改革发展给自身带来的实际利益。

  随着改革日益进入攻坚阶段,维护社会稳定已成为决策层关注的头等大事。因为中国人均GDP已跨过1000美元的历史关口,在比照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中央政府明确做出了今后20年“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的重要战略判断,更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中心工作。

  毫无疑问,政府在基本民生方面的充分投入,是社会利益格局总体上趋于合理的基础,也是从源头上解决稳定问题的重大举措。政府在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基本民生方面的足够与合理的投入,既是确保社会公正、舒缓中低收入阶层焦虑与不满情绪的重要手段,也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责所在。

  要在基本民生方面充分投入,首先要真正确立公共财政。民生投入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财政方向问题。财政取之于公众,当然应该用之于公众,并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得到公众认可。我国虽然已经明确了实行公共财政的基本方向,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级财政预算的制定、审核与实施,尚未能建立一个足够有效合理的制衡、审查与讨论机制。社会各利益阶层,尤其是庞大的中低收入阶层,尚未能在财政预算制定和审查过程中拥有足够的话事权,这就使基本民生投入缺乏制度保障。

  其次,要改革对各级政府的考核体系。长期以来,GDP增长率是衡量地方政府和官员政绩的头号指标。指挥棒的单一导致地方政府和官员或主动、或被迫地将推动经济总量的增长作为其任内惟一的发展目标。教育、医疗、社保等虽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但因为不能直接拉动GDP,自然不太容易获得恰当重视。与此同时,亦未能将民众的满意度和支持率纳入官员考核体系,官员更多的是对上负责,所以,许多官员宁肯将财政收入投入到建设大广场、大绿地、大剧院、新办公大楼等容易获得上级领导首肯的政绩工程上,也难以有足够动力保障民生基本投入。

  再次,要强化法治观念。其实,现有法律对某些攸关民众基本利益的领域的政府投入,曾做出非常具体和硬性的要求。比如1995年通过的教育法就明文规定,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在20世纪末必须达到GDP总量的4%,这是发展中国家早已实现的平均水平。但直到今天,这一比例不仅从未达标,而且未能有一个适当的惩戒和纠偏机制。可见民生基本投入的法制条件亦亟待完善。

  值得重视的是,今年以来,中央政府接连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以构建合理的利益格局,确保社会公平。先是发布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不仅改变了过去单纯以GDP衡量干部政绩的做法,明确要求将事关民生的诸多指标纳入实绩考核,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并将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列入干部提拔的重要依据。“指挥棒”的这一重大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和提升各级政府和官员对民生和民意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以“科学合理、公平公正”为基调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秩序的重大变革也将出台。随着这些重大变革的实施和深入,相对合理与稳定的利益格局有望逐渐形成,社会的根本稳定与和谐是可以实现的。

  (责任编辑陈敏)(P117021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