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虎胆指挥长”段永传做客新华网畅谈青藏铁路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01:42 中国西藏新闻网

  朱继东

  

“虎胆指挥长”段永传做客新华网畅谈青藏铁路精神
段永传做客新华网讲述讲述了青藏铁路建设中许多感人故事。

  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在这条千里青藏铁路上,有一位倍受尊敬的英雄,他就是被誉为青藏铁路“虎胆指挥长”的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建工集团(简称中铁建工集团)
拉萨火车站指挥长兼总工程师段永传。7月13日上午,这位传奇的人物来到我们新华网演播室,给广大网友讲述了他们在青藏铁路建设中许多感人故事以及如何牢记和弘扬好青藏铁路精神。他的讲述感动了我们现场的每一个人和所有网友,更多的人在记住英雄段永传和中铁建工集团的同时,也更深刻了解了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可敬和青藏铁路精神的伟大。

  我为什么被誉为“虎胆指挥长”

  段永传“虎胆指挥长”受到很多网友的高度关注。当网友问:“您被誉为虎胆指挥长,是因为你平时胆子就特别大,还是在工作中敢打硬仗呢?”段永传解释了自己这一称号的背后故事。

  段永传说,这主要说的是工作中,胆子大的原因。我之所以胆子大,是因为全体职工能够团结一致。如果没有大家共同团结,我的胆子就小了。

  在拉萨铁路施工时,段永传经常在关键时刻首先跳入水中,其间经历了很多惊险的事件。他说,在青藏铁路拉萨火车站建设过程中,确实非常难、非常苦。我们干好工作要旨、要义就是吃苦,如果不能吃苦,就很难干好工作。要想干好青藏铁路这项工程,吃苦是前提。我是从农村上大学出来的,感觉到工作中的苦都算不上什么,也没有觉得苦。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祖国建设日益繁荣,心里感到非常高兴,感到非常甜。

  拉萨火车站是传统文化和西藏民族文化完美结合

  拉萨火车站是段永传他们亲手建造起来的,也是很多网友向往的地方。段永传做客新华网时说,拉萨火车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藏少数民族文化完美结合的结晶。

  段永传介绍说,中铁建工集团承建青藏铁路的工程是从达琼果站到拉萨站,总建筑面积是16万平方米。光拉萨站的地下管线加起来有近100公里,施工难度非常高。整个青藏铁路是建设在世界最高的高原之上,穿过雪域之颠,从格尔木一直到拉萨,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的就有五六百公里。另外,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我们建青藏铁路也没有什么先例,可以说是开创了世界铁路建设上的奇迹。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的铁路建设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段永传说,我们亲手把拉萨火车站建造起来,觉得它非常美,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藏少数民族文化完美结合的结晶。拉萨火车站的主要色调是两种颜色:红和白。红色代表了吉祥、积极向上的精神;白色,因为藏族的哈达是白色的,藏红色和白色是主色调。建筑物的造型是借鉴了布达拉宫的建筑,看上去和布达拉宫是遥遥相望、相互映衬,既宏伟壮观,又非常美。

  他介绍,拉萨火车站里面的建筑非常现代化,应用了我国目前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整个拉萨站是一个智能化的车站,从监控系统、引导系统、售票系统、广播系统都是目前最先进的。里面的结构布局和装饰的舒适和先进程度,在我看到的国内火车站中是首屈一指的。拉萨火车站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让大家感到最大限度的舒适,我认为各个候车厅的装修在将来的50年都不会落后,比很多机场的装修都富丽堂皇。拉萨火车站整体给人感觉非常美。

  青藏铁路全面通车后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放松

  就像很多父母看着儿女成材很欣慰和轻松一样,段永传说,青藏铁路在7月1日全面通车后,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欣慰和放松。

  段永传说,我们奋战了这么长的时间就是为了确保7月1日能够通车,给铁道部、国家争光。7月1日,中国向世界宣布青藏铁路全面通车后,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放松。我们看到熙熙攘攘来往的旅客和工作人员,感觉很愉悦,充满了平静。工程竣工以后,建成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用好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后面还有一些配套、保修的事情,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做好。

  他动情地说,在青藏铁路通车的当天,很多人都哭了。中铁建工集团有很多职工,工程完工以后,因为其他建设工程比较紧张,很多人就要奔赴新的工作岗位,也许有的人以后一辈子都不一定会来这里了。但是,我们一定要把青藏铁路的精神带到其他的建设工程上去。

  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多完工质量是世界一流的

  提前一年完工的青藏铁路的工程质量受到个别人的猜疑,作为指挥长和一名建设者,段永传无疑很有发言权。他做客新华网时说,青藏铁路提前这么长时间完工对质量没有任何影响,青藏铁路的质量是世界一流的。

  据介绍,拉萨站桩基工程开工时正值2005年冬季,地下水位高,只能边抽水边进行人工挖孔,井里冰冷刺骨,段永传穿上防水裤,带头跳入水中指挥作业。由于工期十分紧迫,为完成417根孔桩的任务,他亲自画图,按施工规格设计钢制护桶作为模具代替砖砌,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工效6倍,于2005年4月20日圆满完成了孔桩任务,工程质量全优。

  段永传说,当时工期非常紧,对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工程进度加快了,质量更高了。如果不能一次建成精品,保证质量,再进行反修根本没有时间。大家在施工过程中,对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非常严,做得非常到位。通过实际的监测,质量达到了一流的水平,我们感觉非常自信。提前这么长时间完工不仅没有对质量产生任何的影响,应该说比平时的质量还好。

  他说,我们搞工程建设首先要保证质量,才能使基建工程对国家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否则不但起不了作用还会产生阻碍。我们对质量要求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比如墙面的抹灰,垂直度一般在3毫米,我们自己要求是2毫米。

  平均每月要完成3亿我们坚信自己能干好这项工程

  当有网友问段永传“是什么样的勇气让您大胆的承建拉萨火车站至达琼果站沿线120公里这段艰苦的工程,当时难度有多大?段永传说,虽然困难很大,但我们一直坚信自己能干好这项工程。

  段永传说,我负责的公司曾在五年当中勇夺三个鲁班奖,创造了很好的效益。但说心里话,自己还是有一些顾虑。在青藏铁路的工程建设中,自己担一些风险,如果干不好,对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会有影响。我是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是工程进度、质量、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第二,我对自己有自信。以前很多工程大家都认为完不成,通过我和大家的努力最后都完成了。我在中国建筑史上摸爬滚打21年,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自信的,对职工也是充满自信的。第三,国家已经定下交工日期,如果不能按时交工,不仅是丢企业的脸,更重要的是国家的盛誉将受到损失。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挺身而出,为国家发展做贡献,不遗余力把工作做好。以前还没有事情能难倒集团的工程,我就不信干不好这项工程。

  段永传介绍说,去年的11月26号设计图纸才陆续到齐,2006年3月份装饰图才到齐。这个标段20多亿的产值,去年只完成了2.4亿,还有近20亿施工产值、重大施工量需要完成,平均每个月需要完成3亿,难度确实很大。拉萨地区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很多工人去了以后不适应,脸都晒破了、晒出血了,很多人从小白脸变成“黑脸包公”,大家把红霉素药膏摸在脸上再去现场。有的职工嘴唇开裂,起了一层层的皮,像鱼鳞一样,看了确实很心疼,持续了3、4个月的时间。

  段永传深情地回忆说,我们当时缺氧,如果大口吃饭快一点都喘不上气来。自然环境、恶劣的气候对我们工作的影响比较大。冬天每天下午要刮风,沿着拉萨河的通道沙尘暴特别厉害,两米以外就看不见人,打在玻璃上噼啪乱响,打在人的身上很疼,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再有,拉萨的物资比较匮乏,绝大多数建筑材料都是从内地运上去的。我们在3到4个月的时间,从内地运的建筑材料有三四百个车皮,加起来有两三千吨,并且要在内地加工好再运到拉萨。“我们认为,吃苦是前提,能吃苦才能干好工作。并且大家都有雄心壮志,当时国外报道认为我们的青藏铁路建不成,我们也是憋着一口气,让世界看看中国有能力,中国工人阶级还是有志气,能够修成世界好最高的高原铁路!”

  我们认为管理是第一生产关系

  段永传做客新华网时说,我们认为管理是第一生产关系,作为管理层的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最主要的就是理顺生产关系。

  有网友问段永传“在那样一种非常恶劣的环境下,稳住人心,带好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管理”是你们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围绕“管理,你们策划了哪些管理模式稳住队伍,带好班子?”段永传说,我们分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政治思想方面的管理两个层次。在思想、文化层面,我们集团是1953年成立的,经过50多年的曲折历程,我们原来属于铁道部,是半军事化的管理。在市场经济刚开始,我们提出“负重爬坡,大干三年,走出低谷”。新的总经理来了以后,我们进行了反思,提出“抓住机遇、奋发努力,实现中铁建工集团的跨越式发展”。这个指导思想和原来的有了天壤之别。我们逐步形成了自己企业文化,提出立足企业,长远发展,围绕职工根本利益,依靠职工办企业。我们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从国家的古典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外管理精髓和国内相结合,在管理上形成了独特的理念。

  段永传介绍说,最近我们段秀斌董事长又提出改变环境,创造精髓。为了确保如期交工,我们组织大干100天和大干40天的劳动竞赛。党组织具体负责职工的思想工作,分包队伍中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向党旗宣誓,确保七一交工,政治上高度负责任。工程开工时,很多来民工都是拿着薄衣、薄被上工地的,我们给他们买了厚的棉被,过年过节送去慰问品。我们给他们免费的医疗保健,把工资发到每一个人手里,按照身份证登记,个人的工资个人领。

  再有主要是现场的管理。中铁建工集团有一个共识,原来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认为管理是第一生产关系。原来有一个说法是管理是生产力,我们经过研究讨论,认为管理是生产关系范畴的,所以我们提出这一口号。“奖励最优秀的人,惩罚教育最差的人”是我们管理的第一原则,做到有考核、有奖惩,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三个第一贯穿了整个拉萨火车站施工的全过程。

  段永传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体现的比较充分,拉萨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烈,抗辐射、抗氧化都是世界性的难题。另外,火车站是斜的墙面,如果是正的墙面比较好,可以上挂板,有些需要反角度,需要把几百公斤重的挂板挂上去是非常难的,这方面我们采用万能挂件。外墙面采用针织漆和原来的混凝土面结合,有效解决了抗辐射、抗紫外线照射和抗氧化的问题。另外挖孔桩时地下水位比较高,在拉萨河畔,有的地方还低于拉萨河的水面,我们采用人工挖孔桩等综合办法,这些都是是依靠科技发展解决的。

  管理是第一生产关系,作为管理层的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最主要的就是理顺生产关系。看起来这个话比较大,但实际在现场每天都要面对理顺几个层面的生产关系:第一,指挥部、项目和企业的生产关系;第二,项目部和操作工作的关系,使大家工作起来比较顺,做到公平、正义,工作起来效率很高。

  我去了以后在管理层面上首先把现场的机构进行了彻底的改变,把原来不适用的全部取消了,现场需要的建立起来。另外,采取扁平化管理,这在现场非常适用。我本人比较反对具体到现场指挥过程中的金字塔式的管理。采取扁平化管理,有利于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及时作出决策和判断,有利于对每个人的能力、优点和缺点做到了如指掌,做到及时决策。我们在现场每时每刻都要定决策、拍板,如果拍错了坏事,拍慢了误事。

  提高现场生产力的水平这是硬道理

  段永传认为,提高现场生产力的水平这是硬道理。

  段永传做客新华网时说,管理一定要从大的方面出发,提高现场生产力的水平这是硬道理。

  有网友问段永传“您的同事说您干工程是不按常规出牌,您干工程是什么样的风格?”段永传说,有两句话对我的影响比较深:一是正兵当敌,奇兵取胜;二是兵贵速,而不贵久。我们在现场,管理一定要从大的方面出发,提高现场生产力的水平这是硬道理。我们引导全体职工,一定要有本事把工程干好。现场千变万化,每项工程都不一样,同样一张图纸的工程再进行施工也不一样,因为地理位置、状况不一样,时间、环境都改变了。所以确实很多时候我不按常规出牌,主要是指在奖罚、施工、技术方面不是很一样。

  有网友问段永传“有人这么说您,一个是决策,一个是用人,这两点在您身上表现的非常突出。您如何评价自己?”段永传说,我自己觉得也是这样,我在决策前进行充分的调查,并和大家讨论,形成共识。首先要了解实际情况,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我在实际工作中和大家离的非常近,就是大家中的一员,和大家交流比较的随意和彻底。我在贵阳当总经理时,我们是八个工人住一个房间,关系非常融洽。

  对职工好就是要实实在在为职工办实事

  段永传其实是一位感情很丰富的人。他做客新华网时说,对职工好,不是和他们说好话,哗众取宠,而是要实实在在为职工办实事。

  段永传在介绍职工上了青藏铁路工程线时,他看到他们的高原反应状况用了“心疼”一词。有网友问“这是对待自己家里亲人的一种描述,很难得。也有媒体说您对您的职工是刀子嘴、豆腐心,您对他们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对此,段永传回答说,你对职工好,不是和他们说好话,哗众取宠,而是要实实在在为职工办实事。这么多工人背井离乡,为了祖国建设到拉萨,气候、环境又这么恶劣。职工们都非常可亲可敬,都能够很好的开展工作,我们非常自豪。我们的奖罚措施都是和职工一起商定的,比如北广场的施工6万多平方米,我可能奖励10万到30万之间。我们和工人和管理人员商量,你认为奖10万还是30万。因为奖罚是对等的,集体的管理团队会商量我们怎么才能如期完成任务,又保证质量。他们认为有把握会提出我要30万奖金,如果不能完成就罚30万。如果心里没有底,团队会提出15万,他们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说我“刀子嘴”,我认为计划定下来是刚性的,不能改变。每个人身上都有责任,他们会把10万、30万分到每一个人头上,具体的操作工人都有奖罚,激发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没有如期干完,我们会查找原因,没有任何一个工人和团队说我完不成,也不交罚金。我对过程要进行检查,对过程加以控制,因为很多具体措施和方法并不是事先想好的。我们要不断修整、修改自己的措施和办法,看哪个办法更好、更符合实际。“骂人”是经常的事情,他们说看着我是文质彬彬,在单位他们认为我脾气很差,动不动就发火。一个是和工人着急,一个是和自己着急。我们施工时,站台的14根柱子要移动,当时工期非常紧,还有其他工作要做,5月2号定下来要7月1日完成,公司调了我们的项目经理过去,他比较掉以轻心,说能够完成。事前一天我去现场看,人很少,劳动力没有到位。我一问他,他还是硬着头皮说没问题,我说你要有措施,说服我你能够完成工作。他强调很多理由,我当时就急了,我说如果你完不成,今天又不按我的要求办,明天你就滚蛋,这种情况是属于比较特殊的。

  6000人平均每人瘦掉20斤肉这就是青藏铁路精神

  青藏铁路精神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段永传做客新华网时说,我们6000人平均每人瘦掉20斤肉,这就是可歌可泣的青藏铁路精神。

  从全国征调管理人员和农民工队伍上高原,段永传用了什么方法把他们凝聚在一起呢?段永传介绍说,当时调6000名员工上去,难度非常大。当时是冬施,很多人要回家过春节,逆返乡潮组织劳动力确实非常难。我和集团做了汇报,想了很多措施,和自己以前干过的队伍做工作,他们的领导层要说服民工放弃回家到拉萨去。那里很艰苦,一提拉萨大家都不愿意去。再加上很多工人在外干了一年,家里人盼着,自己也盼着和家人过团圆年。我们向职工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并在工会费上给予适当的倾斜,从经济上给予大家补偿,来回的路费由企业承担。我们曾经亲自到农村、乡里做工作,要求乡政府、县政府出面一起做思想工作,组织了6000多人。

  段永传说,到了施工现场,有200人由于身体不适受不了又回家了。有一个40多岁的人和我说,我春节能不能回家,我不是不想干,确实是有劲使不上,喘不上气来,让我春节回家行不行。我和他说,现在是最困难的时候,你干几天试试,如果不行再回家,能够坚持尽量坚持。大家感觉是一样的,我也感觉头疼、气喘,但也要完成任务。他说我听你的,我尽量坚持下来。还有我们的一个管理人员上去以后连续三天三夜睡不找觉,夜里起来转,说真是受不了,难受的没有办法。我看了直掉眼泪,就说你干脆回家吧。他说不行,我们什么时候都没有装过怂。这种例子很多,我们的职工没有一个说病了以后就不来了,都是坚持不住才到医务室打吊针,有时看到屋子里一排人都在打吊针。我们最多的掉了30斤肉,少的也掉了十五六斤。就像我们段秀斌董事长说的,我们6000人平均每人瘦掉20斤肉,加起来有12万斤。12万斤血肉之躯尽了12万分的努力,最终确保了青藏铁路7月1日的通车,这就是青藏铁路精神,可以说是可歌可泣。

  肉掉了可以再长青藏铁路一定要完成好

  讲述了他们在青藏铁路建设中许多感人故事时,段永传说,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再苦再累也要完成拉萨火车站工程,劲头非常足。

  中铁建工集团有一句口号,肉掉了可以再长,但青藏铁路是一定要完成的!段永传解释说,大家开玩笑说我们不用吃减肥药就减肥了,没有一个埋怨的。肉掉了是可以长的,如果青藏铁路不能完成,国家信誉丧失就很难补救了。

  现在再回过头看看,吃了这么多苦,在这么一个艰难的过程中感觉最难的是哪个过程?段永传说,最难的是开始的三个月,我们要组织劳动力、材料,要有具体的施工设计。因为工号非常多,点多线长,我们承担的32标段有120公里长,143个工厂,还不含地下工厂。要把所有的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引导系统、显示系统,包括装饰工程、主体工程、基础工程,把它们科学有序组织起来,按照最短的路径完工,不能耽误半点时间,不能浪费半点材料,需要对每个工程、每个工号了如指掌,这是最难的。

  我们工人每天9点多上班,我自己7点半上班,先了解工地情况。为了赶工期,我们晚上8点点名,夜里12点还点名。确实非常难,很多人都累哭了。但是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再苦再累也要完成拉萨火车站工程,劲头非常足。应该说在我们这个领域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疾慢如仇”:青藏海拔高但我们意志更高

  段永传做客新华网时说,青藏海拔高,但我们意志更高。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段永传在讲述中几次掉泪了。他说,因为确实很艰苦,主要是缺氧、喘不上气,每个人的嘴唇都是紫的,非常干。冬天拉萨非常干燥,水分蒸发速度很快,青藏海拔高,但我们意志更高,我们确实是这样做的。

  段永传到拉萨的当天就深入工地去了?他说,我当天下午一下飞机就到工地去了,没有说更多的话,就是了解情况。我说大家辛苦了,但无论如何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再有大家团结一心,献计献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它。拉萨火车站有3公里长,我每天早晨拿着图纸从东走到西,第四天召开了全员的调度会,安排任务,很多职工说我们原来根本没有什么信心,工程可能完不成。但说你一开调度会,我们就觉得没问题,能完成了。这是因为我们在调度会上对工程、负责情况做了具体的安排,增强了大家的信心。

  我后来提出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口号:“疾慢如仇”。我们工作节奏一定不能慢,各项工作一定要向前赶,要分秒必争。当时还有7个月的时间,我以半天为一个单位进行工期的安排。我们提出敢抓善管,积极稳妥,快速推进,科学管理,确保安全工期和质量。后来他们说“疾慢如仇”是不是有点抢工期,我认为这么短时间完成这么大的工程“疾慢如仇”是首当其冲的。但我们不能忽视质量,一定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和质量措施。管理层没有问题,很多职工接受不了,说“疾慢如仇”什么意思,后来有人说就是谁慢和谁过不去,这就是“疾慢如仇”。

  大家有很强的高原反应,还喘着大气,这个时候手脚还不能慢下来。对此,有网友问段永传“你不觉得自己有一点苛刻吗?”段永传说,不管从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来讲,都必须如期完成施工。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国家发展、职工的生存、企业发展问题,这时不能讲小恩小惠,否则就是对职工的不负责任。

  完成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中铁建工作风

  中铁建工集团以敢打硬仗、大仗著称,段永传做客新华网时说,敢于和勇于完成很多人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任务,这就是中铁建工集团的精神和作风。

  今年5月2日,铁道部一位领导在考察拉萨火车站时,认为10多根立柱竖在站台中央,不方便旅客也不具美感,必须重建。但如果再度施工,至少需要2个月,同期还有大量别的工程。在这种情况下,段永传是怎样带领员工奇迹般地在一个月内完工的?段永传介绍说,铁道部领导从大的方面考虑,一定要把最大的舒适和方便留给旅客,建成和布达拉宫相媲美的不朽之作,这种改变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作为施工单位来说,只有去实践,把领导组织的想法和愿望变成现实。

  施工单位要服从于建设方,我们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实践者,到了我们这层不能推托,因为它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大趋势,体现铁道部领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想法。当时确实非常难,但我们段秀斌董事长董事长说没有问题,我们一定完成。刘志军部长说你们如果完成了,我在铁道部小食堂请你们吃饭。简单的几句话给我们的压力非常大,董事长那天就没有吃下饭,一直在考虑怎么办,因为很多人都说完成它是不可能的。敢于和勇于完成很多人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任务,这就是中铁建工集团的精神和作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商量怎么能够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从设计上考虑。我们改成了大开挖。另外要加工3000公斤的钢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加工3000吨的型钢构件,再从南京运上来这非常难。我们想原有的柱子能不能用,在原由的柱子里挂混凝土,增加整体承载力。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工作面比较乱,挖开以后没有工作面,我们把钢结构的梁加工完,采取平行滑移的做法,解决了工作面的问题。在机械面、工作面、设计、施工方法、进度的问题都考虑了很多。大家奋战了一个月把钢结构完成了。到了5月31号做好时,我们平移了1000多吨,新加工了2000多根钢结构从内地运过来,铁道部组织了37个加长的平板火车运上来的。我们每天都非常着急,运输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工人压着车走,每天都要问到哪了,有没有问题,分三次把2000多吨刚才从加工到运输用了十几天,可以说这是一个奇迹。这项工程可以说是整个工程最漂亮的一仗,是最出彩的一页。

  坐着火车从拉萨回北京我感到非常自豪

  为了接受新华网专访,段永传特意从拉萨赶回北京。段永传做客新华网时说,我这次从拉萨回北京坐的就是青藏铁路的火车,我感到非常自豪。

  段永传说,我这次坐青藏铁路的火车从拉萨回北京,看着窗外的大好河山,生态保护的非常好,比我们想象的要好。沿途我们看到了藏羚羊、野驴等野生动物,迁徙的通道非常畅通。我们坐火车行驶在祖国最高的高原之上,景色非常壮观,特别是到无人区,原生态的景象令人非常震撼,我感到非常自豪。

  段永传介绍说,在临近交工段间,很多藏族老百姓都去现场看,可以说就是一个庆典,人山人海,特别是藏族的老人,大家都拍手说怎么这么漂亮,都是真材实料。这个火车站是西藏解放以来最大、最先进的一个公用设施建筑物。很多西藏人都说,青藏铁路改变了“进藏难、出藏难”的局面,我一定要坐火车去北京。

  我只是高山上的一棵草不是我高而是山高

  尽管已经成为时代楷模,但段永传仍是那么谦逊。他做客新华网时说,中铁建工集团在施工过程中是一直在贯穿“青藏铁路精神”,并会在今后继续发扬光大。段永传说,中铁建工集团在青藏铁路施工过程中一直在发扬“青藏铁路精神”。我们职工的素质和水平是非常高的,我理解“青藏精神”就是:大家能够从大局考虑,没有人去想我的奖金、工资是多少;大家都在出谋划策,想尽各种办法按时完工;再有,国家投资了340多亿,青藏线的建设实际是为了西部大开发,这是一条团结之路、致富之路,拉近了国家和西藏的距离。就像胡锦涛总书记说的: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藏族普通老百姓都拍手称快,非常高兴。

  段永传和中铁建工集团的将士们,用热血、智慧和忠诚锻造出的“青藏铁路精神”,在世界之巅的青藏高原上,在世界最长的“雪域天路”上,筑起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新的精神高原。我们记住这些将士,记住这动人的“青藏铁路精神”。正如段永传在访谈结束是所说:“我只是高山上的一棵草,不是我高而是山高。而这山是所有奋战在32标段工地上的人们。‘青藏铁路精神’绝不会随着青藏铁路工程的完工而被淡忘,这是我们中铁建工集团所有员工,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所有员工乃至中国所有建设者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会永远牢记这种精神,并会在今后继续发扬光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