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能源城的新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04:49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盛夏的“能源之都”淮南,万木葱茏,生机勃发。2600平方公里的热土,到处是“跨越发展、奋力崛起”的激情足音:煤电一体化的淮沪合作田集电厂建设工地热火朝天;与德国鲁尔合作的煤化工进展飞速;顾桥、张集、谢桥等现代化煤矿,载着优质煤炭的列车高速驶向“长三角”。今年前5个月,全市引进省外资金26亿元,同比增长29.15%%;利用外资超过1亿美元,位列全省前3名。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丰富的煤炭资源,使淮南成为华东“工业粮仓”。作为全国1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该市2005年原煤产量达4018万吨,发电量达229亿千瓦时,20平方公里的“煤化工城”项目建设已启动。煤炭、电力、煤化工成为淮南工业强市的“三驾马车”。

  淮南市紧紧抓住国家宏观调控和支持能源发展有利时机,提出建设全国亿吨煤基地、华东火电基地、煤化工基地,到2010年煤炭生产能力达1.2亿吨、电力装机生产能力达1000万千瓦、形成多个百万吨级的大型化工基地。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完成投资125.2亿元,新建矿井8对、改扩建矿井7对,开工兴建装机容量达51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启动实施50万吨浓硝酸、100万吨纯碱等煤化工项目,筹建170万吨甲醇及烯烃项目。“十一五”期间将投资700亿元,续建、新建17个煤矿建设项目,13个电力建设项目和9个煤化工项目,形成华东地区最大的煤化工基地,打造中国式鲁尔重化工业基地。

  与此同时,淮南市发展壮大医药、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建材冶金、轻工食品等六大产业,形成多元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到2010年,加工制造业销售收入将达200亿元以上,成长为该市工业经济“第四极”。

  综合治理循环利用

  在加速崛起进程中,淮南市力避沿袭拼资源、拼环境老路,注重走建设新型能源基地的科学发展之路。为此,该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科学开发利用资源,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大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以长三角为平台,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借力推进结构升级,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

  目前,淮南矿区已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煤矿环境保护工程研究中心、省级煤化工监测中心等一批技术中心相继开建,22平方公里资源枯竭矿区修复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德国鲁尔集团、上海电力、浙能集团、皖北煤电集团等国内外企业“巨头”,纷纷抢滩这座能源城,与淮南矿业集团、淮化集团等强强联合。

  未来5年,该市计划投入120亿元,实施废气、废水、废渣和塌陷区“三废一沉”等18项循环经济工程,到2010年力争煤矸石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100%%,煤炭资源回采率在70%%以上,完成塌陷区治理110万亩,真正把淮南打造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友好的新型能源城。

  两翼齐飞谐调发展

  淮南市城乡交错,市矿交错,为让广大农民紧跟时代,同步享受现代化文明成果,这个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与实践中,高举起城乡、市矿统筹谐调发展的旗帜。

  按照建设新型能源基地的要求,他们以市矿统筹为突破口,带动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目前已成立市矿城乡统筹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今年上半年将完成规划编制、审批。市里将采取迁村入镇、迁村扩镇、迁村建镇等办法,对居住在压煤区和塌陷区农民,实施集中搬迁,合并自然村1400个,安置村民12.7万户、50.4万人,解放压煤量80亿吨,节约土地3.5万亩。

  同时大力推进城市、矿区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路、电、气、水、通讯以及绿化、环卫等设施建设,形成城乡通达的基础设施体系。“十一五”期间,该市将重点建设5个省级中心镇、8个建制镇和20多个工矿型城镇;开建规模为60平方公里和60万人口的山南新城,实施16个旧城改造项目;投入4亿元,建立覆盖全市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等,推动农村地区跨越式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