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成功仅仅是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05:41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黄玲12日,是中国国宝———大熊猫的节日。这一天,目前全球80%以上大熊猫的家园———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通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四川为之激动,中国为之欢欣。

  今后,栖息地上千余只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将置于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框架下。《公约》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我们能得到相关国际保护组织的
支持和协作;另一方面,“遗产地”并非一个永久的头衔,如果在两年一次的审查中被列为濒危遗产地,将会受到全世界的质疑,甚至被取消资格。

  显然,“申遗”成功时,我们已迎来对遗产地管理保护的新征程。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涉及成都、雅安、甘孜、阿坝4市(州)12县,面积9245平方公里,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生活较为贫困。一方面大熊猫栖息地要保护,一方面该区域的社会经济要发展,如何持续保持当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无疑,这既需当地抓紧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继续恢复植被,也需省上及4市(州)加大对各保护区的人员培训,相应调整遗产地区域内景区、保护区的规划,还需在国际组织的参与协助下,积极培育保护区内替代能源、非木材产品等可持续生产项目。有专家认为,也可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旅游纪念品等,实现对当地经济的拉动。

  “申遗”成功,使以熊猫代言的四川声名远播,如何进一步打好大熊猫经济这张牌,需趁热打铁。令人高兴的是,目前,我省正在编制一个历时15年的“大熊猫品牌战略规划纲要”,旨在通过大熊猫品牌打造,引领生态、文化、旅游等产业加快发展,把四川建设成为世界重要的生态经济产业研发基地,培育世界级生态经济品牌企业。

  以“申遗”成功为契机,我们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利益机制、决策机制,进一步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引导人们树立建设生态大省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熊猫栖息地位于大渡河、岷江之间,这一区域的生态平衡对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具有重要意义。让该区域的保护和建设成为一个示范、一面旗帜,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