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他们人在都市,却离都市很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08:50 沈阳网-沈阳晚报

  

他们人在都市,却离都市很远
他们人在都市,却离都市很远
场景:午休时间,农民工张福臣狼吞虎咽地扒拉了半盆煮洋芋(土豆)汤泡饭,就一头栽倒在床上,打起呼噜来。早上4时就上工了,张福臣是和工友换班回来吃饭的,能在中午眯一会儿,已经成为难得的享受。和张福臣一样,干活、吃饭、睡觉几乎是农民工全部的生活,虽然他们身处都市,却与都市的精彩生活距离很远。

  伙食水煮洋芋泡饭

  7月13日,是记者体验农民工生活的第3天。当记者来到中建六局北方公司在北市场附近的一个农民工宿舍时,正是正午时分。住在这个宿舍里的30多个农民工,分别来自成都和黑龙江,都是给基建队干零活儿的零工,由于打桩机24小时不停,他们需要换班吃饭。

  孙焕柱来自黑龙江绥化市望奎县,五大三粗,是个典型的东北汉子。对于成都民工主厨的“水煮洋芋”,他满腹牢骚:“土豆没整熟,还没咸淡,昨天做的炒豆角也不烂乎,一咬直冒绿水……”“出来打工,还想吃啥?能吃饱就行呗!”旁边的工友一边催他快吃,一边往土豆汤里撒了把辣椒面。

  和孙焕柱一起来的有十多个老乡,从早上4时到晚上7时,他们要拿着“大勺子”在工地上“掏灰”———清理钻孔桩口的混凝土。每天的工资是40元,这对于在老家种一年地才能挣2000元的农民工来说,是个不错的工作。“在老家的孩子快上初中了,眼看着要到了花钱的时候,不打工供不起呀。”孙焕柱说。

  民工张福臣今年54岁,鬓角已经花白。他是打桩工,每月的基本工资是1030元。“家里的六亩地交给老伴儿了,像我这个岁数,还出来打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老张的女儿在沈阳某大学念大专,每年的花销需要1万多元,为了女儿,老张今年头一次迈入城市的工地。“再坚持两年,我姑娘就毕业了,我也就不用再受这罪了。”老张对未来的生活满怀憧憬。

  午饭时间草草结束,宿舍里弥散着沉重的鼻息。牢骚、思念、憧憬都被带进短暂的梦里,这一刻,疲惫又安静。

  在农民工宿舍里,传出了几声孩子啼哭,两岁的小红燕也住在这里。她的父亲是一名四川木匠,母亲就在宿舍里给大伙做饭。小红燕的午饭同样是水煮洋芋泡饭。在记者的镜头面前,她大口咀嚼,与城市孩子大嚼汉堡的表情无异。

  娱乐世界杯与他们无关

  中建六局北方公司为农民工准备的宿舍符合有关部门的规范,每间屋里摆着8张“二层铺”铁床,床上是草垫子和被褥。随着工程的开展,这里陆续将搬进500多名农民工。宿舍里还专门坚壁出一间活动室,电视、象棋和报纸成了农民工难得的消遣。

  “干了一天活儿,回来累得腿都迈不开,吃完饭就睡了,连扑克都没工夫打。”农民工赵强告诉记者。“最近看世界杯了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赵强先是一愣,急着问:“我都忘了,踢完了吗?谁赢了?”这一天,已经是2006德国世界杯闭幕的第3天。

  “冠军是意大利。”听到这个消息,赵强有些不好意思:“前几天早上上工时路过一个大排档,看见一群城里人正在看球,不知道谁和谁踢。”对于赵强来说,熬夜看世界杯是件疯狂的事儿。被一些城市人喻为“精神盛宴”的世界杯,与赵强离得很远。是意大利还是法国夺冠,与他们的打工生活毫不相干。

  每到傍晚,北市场的广场上就会响起欢快的锣鼓点儿,父亲的同乡就会带着小红燕看秧歌,惹得孩子踉踉跄跄地跟着扭。农民工,他们居住在城里,亲手制造了城市的高楼大厦,却与都市的精彩生活距离很远。他们期望着,将来小红燕们长大了,能在城里过上这种快乐的日子!本报记者朱峰实习生王赢摄影孙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