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木偶情结复苏凸显人才断层 木偶剧场年底再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09:25 上海青年报

  让一代人惦记了20多年的《西岳奇童》完整版问世后,勾起了广大市民对木偶的浓厚兴趣。趁着暑期的空当,一些大学生还来到中福会少年宫,学起了木偶表演。年轻人的“崇偶现象”和木偶怀旧情结复苏让上海木偶剧团的副团长郑国芳喜忧参半。昨天,他向记者透露,针对木偶人才出现断层的危险,他们计划于明年开设一个全新教学模式的本科班(目前在上戏已有一个本科班),在表演教学的基础上添加木偶编导的内容。另外,消失多年的木偶剧场也将于年底重现。(记者 范彦萍 摄影 吴恺)

  ■现场

  大学生练习木偶表演

  记者日前在中福会少年宫看到,来自上师大的6名大一女学生正在练习木偶表演的基本功。只见她们两两一组,高举杖头木偶,控制木偶双脚的同学一个“凌空微步”,控制双手者顺势一叉铁钎,木偶就摆出了一个漂亮的高难度pose。木偶技巧训练完毕后,真人表演训练又精彩上场。一边的指导老师、木偶艺术指导中学高级教师童箴悄声告诉不解的记者,在木偶表演前,表演者自己先要当一回木偶,来个角色扮演。只有自己理解了这个角色,才能将木偶使得活灵活现。

  ■现状

  木偶浓情仍未减

  与木偶人才奇缺形成对应的是,小朋友和家长对木偶剧的兴趣却多年不减。郑国芳告诉记者,80年代中期,位于南京路上的仙乐剧场每每爆棚。

  后来剧场消失了,但流动的木偶剧汇演却没有停止,仅去年一年,剧团就演了557场。木偶剧团经常可以接到家长询问汇演时间和场地的咨询电话。

  ■相关

  木偶剧场将再现

  上海木偶剧团支部书记王依韵透露了一个好消息,今年年底,一个面积达到3000多平米的木偶剧场和木偶展示厅即将竣工。届时,木偶剧场在周末将有经典剧目上演,而展示厅内将展示国内外的木偶,让孩子们对传统的戏剧有所了解。所陈列的藏品中,还包括两个差点被误弃的清朝木偶头像。在展示厅内,孩子们还可以通过操作木偶,投入到表演中。

  ■探讨

  孩子兴趣浓家长关难过

  尽管大多数家长不反对孩子热衷木偶剧,甚至自己也看得津津有味。但若孩子提出要学习木偶表演,则会遭到一致反对。童箴老师告诉记者,作为本市唯一一个设有木偶教学的少年宫的老师,他曾走访了本市的很多高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当他广发英雄帖,欲免费招收木偶学习兴趣班学员时,很多学生都表现出了兴趣,尤其是小学生们,更是举班报名,但往往他们回去一和家长商量,事情就黄了。家长认为,空余时间多学习英语、计算机、钢琴等才是正经。

  “其实,有一技之长对自己的帮助会很大。有些老师学会了木偶表演后,结合公开课露上一手,让人刮目相看。还有的学生,将手工制作的木偶带回家的路上,频频有人询问是哪买的,让人特别有成就感。”童老师说。

  木偶文化教育有利儿童成长

  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顾晓鸣表示,木偶过去曾是儿童的生活方式,但现在木偶作为民间街头艺术的文化正在消亡。

  顾教授表态说,自己赞成民间艺术的传承。木偶文化在儿童成长和学校教育里的地位显著,不能简单地把它与钢琴技能类比,不能简单地说它会妨碍孩子的分数。木偶文化应当看成儿童多元技能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媒介。它能增进儿童的表演能力、讲故事的能力、和其他小朋友良好沟通的能力、生活的提炼能力等。顾教授更透露说,自己当年就是因为木偶剧演得好而顺利考入复旦的。“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这种文化能纳入儿童的基本素质中去,在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时,谁能靠着两支钢笔,演绎出一段叫好的木偶戏。我就给那名学生加分。”顾晓鸣说。

  补充传统艺术养料成当务之急

  上海市文广局艺术处谭处长告诉记者,目前,传统民间艺术传承面临困难,传统文化从农耕社会过来,与现在的都市化发展的磨合需要时间,如何吸取世界先进文化,补充传统艺术的养料成了当务之急。现在市面上已很难看到皮影戏等传统演出了。为此,文化部门正在进行艺术普及工作,针对年轻人不知道京剧、昆剧的状况,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昆剧艺术进大学等活动,通过边讲边演的形式,已在大学里形成了一批固定观众群。

  谭处长还表示,传统艺术还应该增加寓教于乐的功能,在剧目中增加审美意义。但现在的很多创作很难捕捉到小朋友需求。大部分传统艺术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年龄偏高。这需要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木偶人才青黄不接

  从事木偶事业多年的郑国芳是木偶界的老法师了。这期间,有的同事改行做起了儿童剧、卡通剧,有的做起了配音,木偶人才流失了近一半。从1960年木偶剧团成立以来,相继有5批木偶人才问世。团里于1993年招进来的最新一批人才中,到现在只有一名还留守在岗位上。而2003级的中专生和2004级的本科生还未毕业。目前,团里的中坚力量大多是年近五十的老同志。

  培养“木偶”大学生

  面对木偶界出现的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上海木偶剧团于2004年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开创了木偶表演本科班。“现在,全国的木偶演员中没有一个本科生,文化底蕴不够,首批15名持有本科学历的木偶专业大学生将于2008年毕业,为木偶界输血。”郑国芳介绍说。据悉,为了充实学科内容,他们还计划于明年再开设一个本科班,在表演教学的基础上再添加木偶编导的教学内容。这些学生不仅要学习木偶技巧,更要修习舞台艺术、编导、表演等相关艺术。

  三管齐下挽留人才

  虽然,这批本科生个个都多才多艺,有的还曾获得过全国比赛一等奖。但郑国芳表示,他们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剧团能否留得住人才还是一个问号。郑国芳感叹说:“近几年,报考木偶剧团的人越来越少,现在的年轻人明星梦做多了,超女、好男儿海选到处可见,能安于幕后的人太少了。而木偶演员要比任何一个门类的演员付出的都要多,不光要将一个呆立不动的木偶演绎得栩栩如生,还要拥有默默无闻、不抛头露面的品质。

  不过,说起挽留人才,郑国芳表现得很有信心,现在木偶剧团的经济效益大有改善,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三管齐下,会吸引更多的人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