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阳光动迁”带来99.6%签约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09:30 解放日报

  2010年,上海将建成11条轨道线。为织就这张交通网,轨道交通前期动拆迁工作正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今年1到6月,全市共有1万多户居民挥别旧居,1000多家企业完成签约,签约率分别达到 99.6%和 98.4%,为世博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视发展机遇如生命,以依法动迁为根本,待动迁居民如亲人。在动迁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不断探索新办法,明确要求坚持统一标准、公开操作、前后一致、依法动迁的政
策;有关部门和有关区全力以赴、协同作战;广大动拆迁工作人员以人为本、为民解忧;千千万万动迁居民和单位顾全大局,理解支持城市发展需要。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律师和相关部门干部,建立“市联席办基层组”,深入各区县参与、支持、帮助解决动迁难题

  “十一五”时期,上海要实现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 400公里,完成市区 400万平方米二级以下旧里改造。两个“ 400”,不仅关系城市未来发展,不少生活在危棚简屋的居民也将通过动迁搬进新居。

  抓住发展机遇,改造老旧城区,这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更是执政为民的需要。面对重大工程建设规模大、覆盖面广、动拆迁任务重的情况,市委市政府开始一系列新探索。

  今年 4月,市委市政府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律师和相关部门干部 126人,形成“市联席办基层组”,下设 12个基层小组,深入各区县参与、支持、帮助解决以动迁矛盾为主的信访突出问题。基层小组分别进驻 10个中心城区和有关部门,与区县密切结合,化解矛盾。基层组成员、杨浦区人大代表吴益民律师,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拆迁纠纷的调处。他说,作为人大代表,协助政府部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集中各方力量,借助“外脑”智慧,不少新矛盾和老问题在合力下一一化解。市政协委员郭翔参加基层组工作两个多月,两起棘手的动迁矛盾在两周时间内顺利化解。他对此深有体会:让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化解动迁信访矛盾,既提高了动迁工作的透明度,又增强了动迁工作的公信力,“我们愿用满腔热情配合政府做好工作。”

  新探索带来新突破。今年上半年,轨道交通建设动迁工作顺利推进,相当部分的中低收入家庭,告别低矮狭小的棚户区,住进向往已久的新家园。过去 5年内,全市共有 34万户居民在动拆迁中改善了居住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获得更大的空间和余地;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获得了广阔空间。

  不久前,当上海规模最大的单个动迁项目:世博居民动迁接近尾声时,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赞叹道:这充分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世博主题。

  全市新开基地必须实行公开操作,在原有公示制度基础上,被拆除房屋基本情况、市场评估单价、安置房源情况和使用结果、被拆迁困难户认定条件和补助标准及签约进展情况等全部上墙

  仅用了 8天时间,天潼路 615弄 8号居民张永海完成了从商谈动迁事宜、签订搬迁协议到搬迁交钥匙的全过程:动迁部门真心实意为居民着想,动迁政策也十分透明,我们没有理由拖市政建设后腿。

  近年来,本市在拆迁基地中全面实行以公示、承诺、举报、信访、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五项制度”。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新开基地必须实行公开操作。在原有公示制度基础上,被拆除房屋基本情况、市场评估单价、安置房源情况和使用结果、被拆迁困难户认定条件和补助标准及签约进展情况等群众关注的项目全部上墙。今年,在深化公开操作的基础上,本市试行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结果多种形式公开制度,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相同情况补偿一致、公开内容与实际操作一致、先走与后走一致,动迁居民签得明白,走得放心、搬得称心。居民陈老太在卢湾区居住了 60多年,轨道交通前期动迁开始,老人舍不得旧居,更怕动迁中有猫腻,早走早吃亏。动迁人员多次上门宣传“阳光动迁”,耐心为她分析安置方案。

  心里有了底,老人欣然来到动迁组签约,“你们办事靠得住。”

  随着城市建设、旧区改造持续推进,不少部门增强主动意识,针对群众的不同需求以及出现的问题超前考虑。

  轨道交通前期动迁之初,黄浦区向动迁居民发下《承诺书》,表明决不让先走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区委区政府将动迁机构负责人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动迁基地的监督电话向所有居民公示,请社会各界监督。建立在“阳光动迁”的基础上,一种和谐与互信悄然生成。不少动迁基地,居民排队签约。

  建设的速度、动迁的进度,居民的配合程度,离不开动迁工作人员全力以赴的热心和全情投入的真心

  今年 6月底,长宁、静安、松江、嘉定、杨浦、闵行等 9个区轨道交通动迁任务全部完成。建设的速度、动迁的进度,居民的配合程度,离不开动迁工作人员全力以赴的热心和全情投入的真心。

  动迁居民中,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和住房条件均比较困难,还有不少属于特殊群体。本市各方着力妥善解决好特殊困难人员的补偿安置,体现人性化操作。

  闸北区启动轨道交通动迁工作后,下肢残疾的诸先生认为,妻子、儿子都是智障人士,动迁组肯定要把他们当作“软柿子”捏。工作人员不顾冷落,一次次上门讲解动拆迁政策,又分头奔波为他觅房源。不到半年,诸先生住进煤卫齐全的新居,他感激地说,“动迁让我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爱。”

  动迁推进过程中,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时有发生,各级党委和政府从实际出发化解矛盾。居民动迁后岗位无法“跟着走”,浦东新区探索推出动迁和就业联动的新机制,新居附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动迁居民。

  为有效维护动迁居民利益,各级政府通过形成依法办事、规范操作的制度流程,规范开发商、动迁公司等利益方,在动迁中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一些动迁公司提出了统一流程、统一表述、统一着装、统一称谓的细节要求:进门前主动敲门,体现一种文明;开口一声尊称,体现一种尊重;自备鞋套再进门,体现一种作风……

  受到动迁居民信赖的上海中山动拆迁有限公司,负责的不少基地位于黄金地段,一些 50平方米以下的居住困难家庭,满满当当挤着“三代同堂” 10多口人。动迁工作人员几十趟登门比选方案、分析利弊,使他们率先签约,并通过公示让每家每户的安置结果一目了然。

  轨道交通建设是为老百姓造福,能为上海的发展做一点贡献,我们走得开心

  6月 24日 22时,随着最后一家民营企业搬离南京路,黄浦区轨道交通站点前期动迁工作提前完成。

  一位动迁工作者感慨,动迁工作离不开动迁居民、动迁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繁荣繁华的南京东路,是上海人心中千金不易的黄金地。为了国家办博,为了市政建设大局,“老日升”、“亨达利”、“大不同”等响当当的老字号,毅然签约。 650余户动迁居民中,不少家庭推窗就能望见步行街,他们带着对城市明天的期盼告别“十里南京路”,搬往远离市中心的新家园。

  舍小家,顾大家。城市发展的每一步都浸润着市民深深的爱。居民们用排队签约、速迁速搬等各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动迁工作的支持,表达他们对上海的满腔热爱。

  轨道交通卢湾站点首批集中搬迁, 80多户居民在元宵节到来之际高高兴兴踏上搬场车。手捧鲜花,家住复兴中路 444弄的居民凌秀娟望着居住了近半个世纪的旧居,笑容中透出留恋:“舍不得。但轨道交通建设是为老百姓造福,能为上海的发展做一点贡献,我们走得开心!”

  家住复兴中路的钱老太在动迁中舍不得离开老房子,工作人员几次上门,向老人描绘发展蓝图。七旬老人最后爽快决定:签。“我还要告诉周围邻居,早签约早得益;早搬迁,这里的发展就能更早一点。”子女都在国外的侨眷华有道家也被划进动迁范围,第一批签约的他说:“政府真诚为民,我们一定要支持。”

  见习记者 孟知行 本报记者 谈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