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耿家盛 苦练成高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09:43 云南日报

  

耿家盛苦练成高手

  机声隆隆,一个个子不高、黑黑瘦瘦的中年男子在机床上专注地车着工件。他,就是被用户誉为“昆明重工第一高手”的昆明力神重工有限公司技师耿家盛。

  耿家盛出生于一个机械加工世家,父亲耿鼎是原昆明重机厂出了名的技术好手,深
受父亲熏陶的他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搞些小发明、小创造。1982年耿家盛从昆明机床厂技校毕业,分配到昆明铣床厂工作,1984年11月调入昆明力神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在车工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

  多年来,耿家盛在刻苦钻研车工技能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抓住工作空余时间和休息时间,多学多练、多机操作,掌握了镗床、铣床、钻床等多项机械加工操作技术,为他技术革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早在1986年,耿家盛就根据自己掌握的技术和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加工刀具经验,第一次自行设计制作了“双刃镗孔刀”和“快速打中心孔夹具”,提高工效3倍以上,获得昆明市“五小成果”活动鼓励奖。首次小改小革的成绩虽然不大,但却激起了他下决心学习和掌握更多技术技能的欲望。

  “要成为一个掌握现代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在思维、知识、技术的创新方面有质的飞跃”,耿家盛觉得,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掌握技术,有所创新很重要。别看耿家盛平时话不多,可一谈到技术创新,他便显得兴致很高。

  厂里时常会有小批量零件加工的活,加工的东西品种复杂多样,这对好学的人来说是件好事。耿家盛总是抓住每次机会,静下心钻研,技术提升得很快。一起入行的10个学徒中,能在五、六年内做到精细加工的最多只有一两个,而耿家盛就是其中之一。他至今还记得初学刀工时,他拜厂里一位老技师为师,老师傅找来一把满是缺口的废弃的旧刀,让他打磨成一把能用的新刀。为了磨好这把刀,他足足在沙轮房里呆了1个星期,整天都泡在里面埋头钻研。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凝练使耿家盛奇思妙想不断,经常在工作上出新出彩。在加工H132塔式起重机长2.5米的主弦杆工件时,为达到4件一组的技术要求,耿家盛和同事们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后,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套简易专用工装,改进了主刀片后角,使每组工件加工成本从原来的1250元降到300元,工效提高了3倍。

  1991年8月,耿家盛被公司派到广东珠海格力集团冠雄模具厂作技术支援,当时该厂急需制作1套价值100多万元的空调器模具,其中安排给他加工的是最复杂的部位,价值20多万元。凭着自己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耿家盛在仔细琢磨后建议厂方将原来设计的1个由背面固定的配件改为正面固定。经厂方采纳后此项革新取得实效:加工成本费用降到15万元,调试和维修更为方便,制成后一次试模成功。

  1998年为某厂制作长3.04米的塑料挤出丝杆时,耿家盛制作专用跟刀架,采用分段加工方法,制作出11件高质量的丝杆,为公司完成了近10万元的产值;针对原¢350直线式拉丝机卷筒加工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耿家盛反复思考,通过改进工艺,不但保证了筒体的圆心度完全达到设计要求,而且使加工工效提高3倍,生产成本降低50%……类似的小改小革在耿家盛20多年的工人生涯中不胜枚举,几乎每年他都有各种技术上的革新产生。同事公认他“生产上是一把能手,技术革新上是一名闯将”,在厂领导眼里,他是一个“善于啃硬骨头,也啃得下硬骨头”的人,而耿家盛本人也因技术上的突出成绩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等多项殊荣。

  “打铁还得本身硬”,耿家盛说,得奖只是一个起点,今后的目标是要争取有更多更好的革新。

  陈云芬(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