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林权改革在思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10:10 云南日报

  

林权改革在思茅

  超过130万公顷的村集体商品林,是思茅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大的比较优势。

  今年4月以来,一场以明晰林权为核心的林权改革在思茅市九县一区范围内以点带面展开,农民们为自己成为山林的主人而欢欣鼓舞,造林、护林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林业发展
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思茅市为何要深化林权体制改革?这次改革对解放林业生产力,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究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记者作了调查采访。

  何处寻找“新抓手”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思茅市的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市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1.4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1.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0元增加到1553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2.8%;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从76%下降到58.3%;在扶贫开发方面,仅“十五”期间就解决了28万农村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了12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

  然而,与全国、全省相比,目前思茅市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攻坚阶段。

  7月6日,记者在思茅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查阅相关的“三农”数据时,有一组数据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2226个自然村尚未通电(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近20%);全市近50%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安全可靠的自来水;同年,全市79.6%村委会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大部分负债运转的“空壳村”,连村干部每月几百元的工资都无力支付,更甭提投资搞农田水利、乡村交通和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了。

  在全市两百多万干部群众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思茅能否找准自身的比较优势,打造出一个潜力更为巨大、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无疑是事关思茅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由于受历史、区位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思茅市的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城市发展水平不高。在这样的市情条件下,靠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来实现“三农”突围,回旋的空间显然十分有限。在传统的种植、养殖业近年来呈边际递减、农民增收乏力的情况下,什么样的产业,才能真正成为思茅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抓手”?

  “思茅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也是全省乃至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森林资源是思茅最大的优势资源,林产业已经成为思茅现实的和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产业之一。” 思茅市委书记、思茅市深化林权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高旭升如此总结道:“林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理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带动全市、拉动全局的新抓手。”

  “希望在山 出路在林”

  云南省素有“绿色植物王国”之称,全省94%的面积是山区、60%的土地为林地、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15.48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作为森林资源大省的云南,与全国一些林业较为发达的省份相比,林业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的差距。2005年,云南的林业产值仅为200亿元左右;同年,活立木总蓄积量不及云南三分之一的福建省,林业产值却超过了800亿元。

  长期以来,我省的林业发展只强调和重视林业的生态效益,而忽视了林业的产业效益。业内专家认为,如果我省的林业产业发展水平能够接近国内发达省份,那么全省的林业产值完全可以突破两千个亿,大大超过烟草产业而一跃成为全省最大的支柱产业。事实上,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做好护林、造林、用林三篇文章,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使林产业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已纳入了我省的战略规划蓝图。根据相关规划,我省将以林纸一体化、木材加工及人造板生产、林产化工产业等八大产业为主,力争5年内实现产值500亿元;到2020年,全省八大林产业力争实现产值1300多亿元。

  从全省范围内来看,思茅市不仅是土地面积最大的市,也是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最大的市。思茅作为我省的最大林区,森林覆盖率高出全省覆盖率34%,人均占有林地面积是全省人均面积的3.6倍,人均活立木蓄积是全省人均的2.4倍。同时,思茅全市四分之三以上、超过两百万人口为农村人口,这些农村人口中,又有近90%的人口生活在山区和半山区,林业资源是他们最大最可靠的发展资源。

  来自市农经站的调查数据表明,2005年思茅全市农民总收入为38.83亿元,其中来自林业的总收入为3.16亿元,林业的贡献率仅为8%。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林业是思茅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大的比较优势,山林兴则农民兴,农民兴则全市兴;同时,由于思茅市的林业发展现状,仍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它在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它所具有的比较优势相比格格不入。林业,是思茅市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林业,完全有条件成为思茅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抓手”。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希望在山,出路在林”,不仅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干部中已形成高度的共识,而且在最广大的群众中也得了广泛的认同。

  在“思茅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记者看到,在涉及产业建设和农民增收方面,思茅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茶叶产值达到25亿元,烤烟产值达到10亿元,畜牧业产值达到15亿元,蔗糖业产值达到10亿元……规划中的八大传统产业的累计总产值,也只与规划中林业的70亿元总产值相当!这说明,“实施意见”不仅把林业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而且对林业这个“新抓手”所寄托的希望和信心,也是不言而喻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打造林产业这个“新抓手”,思茅市要面对的困难错综复杂、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但在所有的困难和问题中,尽快理顺林业机制和林业体制,又是最为关键最为紧迫的核心问题,如果不及时地通过改革快速突破“林权体制”这个瓶颈,打造林产业“新抓手”,必将沦为空中楼阁。

  林权改革 事关全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