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亲历申遗现场: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状况遭质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10:40 世界新闻报 | |||||||||
北京时间7月12日傍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中国的“大熊猫栖息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是,中国的三项世界遗产也遭到了一些会议代表的质疑,险些被列入濒危遗产名录。 中国三项遗产被“过堂”
2003年,中国云南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流域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总面积接近17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自然遗产地之一。不过,在本次大会上,“三江并流”这个“巨人”的生存状况受到了质疑。 本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全球共有99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遭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质疑,针对被质疑的遗产项目,其所属国家要向大会作出申诉和解释。 据中国代表团官员介绍,明清皇家园林和苏州古典园林被“过堂”的原因在于过度的旅游开发,而“三江并流”面临的潜在威胁,则是该遗产地及其周边地区正在规划的系列水电站项目和铜矿开采项目。 7月10日傍晚,记者在会场外的咖啡厅遇到了参加本次会议的几位中国官员。攀谈中,中国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王凤武的眉间闪过一丝忧虑,他告诉记者,在这三项要“过堂”的中国遗产地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三江并流”所面临的潜在威胁是最大的,第二天一早,大会就会讨论是否将“三江并流”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如果被列入《濒危》,就意味着遗产所在国政府没有履行《保护世界遗产公约》的责任,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将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第二天中午,记者再次见到王凤武时,他已是一脸轻松。原来大会没有将“三江并流”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因为迄今为止,所有围绕“三江并流”遗产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水电站和矿产开发项目,都仅仅停留在规划阶段,没有经过国家正式批准,更没有开始动工,因此,所谓对遗产地的“破坏”这一事实尚未发生。王凤武说:“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不会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不顾一切地破坏自然环境。” 王凤武认为,中国的遗产地在世界遗产大会上屡屡遭到评估,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这恰恰说明了国际社会对这个中国遗产地的高度关注。接着他话锋一转,意味深长地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除了巨大的荣誉之外,更重要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也就是要按照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的要求管理遗产地。因为遗产地不仅仅属于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更是属于全世界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产。 记者现场感受申遗成功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在7月12日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顺利通过。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以9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成为本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的面积最大的遗产项目。 由于无法进入会场,记者们只能在会场楼下的新闻中心内等候。当地时间12日中午11点40分左右,本届大会的国际观察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吴小红博士突然兴冲冲地闯进来,兴奋地对在场的中国记者们说:“你们知道了吗?‘大熊猫’通过了!”原本沉闷的新闻中心顿时热闹起来,记者们纷纷抄起家伙冲向会场的入口处。几分钟后,四川省副省长王怀臣和其他几位代表团成员兴高采烈地走了出来,立即被记者们团团围住。 王怀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熊猫栖息地成为世界遗产之后,当地政府将进一步加大该地区的保护力度,四川省向世界承诺,将严格按照《保护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为大熊猫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息繁衍环境。 据出席会议的国际观察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吕植教授介绍,当天大会一共审议了37项备选项目。每个项目的申报程序是这样的:首先由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小组向大会递交一份针对该项目的评估报告,然后由所有委员一起审议并决定是否将其列入名录。对几乎每一份评估报告,各国代表都会提出异议或质疑。 然而,当进行到“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这一个项目时,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各国代表虽然还是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然而却不是质疑或询问,而是纷纷对中国表示赞赏,甚至表示祝贺。 一位白发苍苍的加拿大代表在大会上说:“我记得20年前,中国就曾经试图将大熊猫栖息地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时我就在现场,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今天已经是你们第三次申报了。我由衷祝愿你们能顺利通过。”话音未落,全场已是一片掌声。 本报赴立陶宛特派记者 苑听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