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古民居将“出国”引争议 经费缺乏不能成理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11:19 新华网

  

古民居将“出国”引争议经费缺乏不能成理由

  安徽百年老屋模拟图

  

古民居将“出国”引争议经费缺乏不能成理由

  徽派建筑村落。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摄

   皖南“翠屏居”将“搬迁”瑞典引发中国古民居保护乏力的话题

  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古徽道”旁的一座徽式古民居“翠屏居”,计划在8月初整体出卖、搬迁到瑞典。目前,整幢建筑的拆卸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房主称,出卖老屋完全出于无奈,因为自己无力维修,政府又没有采取保护措施……

   ●“翠屏居”将跟着“荫馀堂”“出国”

  目前准备用近千万元资金重建“荫馀堂”,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据了解,“翠屏居”具有200多年的历史,尽管属于皖南古民居,却没有被当地政府认定为文物。石台县负责人说,县政府还没有对本地散落的古民居进行过统计和文物认定。由于县财政紧张,“就算认定‘翠屏居’为文物,因为缺乏保护经费,它最终也难逃坍塌的命运。”

  今年6月初,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商船商务经理简恩·瑞德克来到安徽省石台县考察,对古老的徽州文化赞不绝口。在安徽天方茶叶集团的帮助下,他与石台县珂田乡源头村的“翠屏居”房主达成协议,准备以20万元买下这幢古民居,然后整体搬迁到瑞典哥德堡市。

  据房主李益坤介绍,他家世居的这幢房屋已有200多年历史。他的祖辈曾是徽州著名茶商,在贵池地区四大望族中排名第一,有“源头第一李”之称。

  记者见到了这幢保存完好的老房子:二层跑马楼式,四合五开间砖木结构,迎门是一个天井,四壁是雕花木刻,木雕窗上雕刻着人物图案,现已无人居住。

  63岁的李益坤说:“我家的古屋当年仅雕花木刻,五六个工匠就花了3年时间。乡里和县里的干部都来参观过,认为房子很有价值,但看完后说了句‘要好好保护’就走了,这几年我多次请政府对它的文物价值进行认定,均没有人过问。这幢房子每年的维修费要花2000多元,家里承担不起,政府又不出钱。既然国外人要买,那只有卖了,尽管我也舍不得,但总比眼睁睁地看它倒掉好。”

  石台县主管文化的副县长吴熙祥说,李益坤的祖屋目前没有被认定为文物,不在县级文物保护名单之内。这几年,县文物管理部门只对非私产的文物进行了统计,属私产的文物还没有普查和认定。

  李益坤说;“既然我的房屋没有被认定为文物,就可以卖到国外。”

  记者采访了解到,此前,黄山市休宁县黄村的古民居“荫馀堂”,经过7年多的策划被卖到美国去了。美方斥资1.25亿美元,从“荫馀堂”拆下的700块木件、8500块砖瓦、500块石件,被装进40个国际标准货柜,漂洋过海运至美国。2003年6月,“荫馀堂”连同扩建后的博物馆一起正式对公众开放,目前其主题网站已跻身美国十大网站之列。

  休宁县文化局局长储晓华介绍,“荫馀堂”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一幢四合五开间砖木结构的跑马楼,由黄姓富商营建,先后有8代黄家子孙居住,直到20世纪80年代黄家子孙先后迁出。而根据当时的认定标准,“荫馀堂”无法挤进文物行列。由于缺乏保护经费,如果不卖,最终逃脱不了坍塌的命运。

   ●“经费缺乏”,散落的民居无人过问财政困难,没有保护经费,可以成为文物流失的理由吗?

  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事实:黄山荫馀堂徽文化研究院目前争取到近千万元资金,准备在原址重建“荫馀堂”,并计划逐步整体修复黄村,再现“进士村”当年风貌。早知如此,当初何必让“荫馀堂”从这片土地上消失?

  “古徽道”是当年徽商翻越皖南牯牛降山岭,经石台县通往长江水路的必经之道,这条道路上的许多历史遗迹,记录着徽商昔日的辉煌和艰辛。

  “翠屏居”既是李家宅院,也是当年徽商休憩、品茶的一座茶楼。它与“古徽道”水乳交融,成为“古徽道”不可分割的部分。

  合肥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张友华说:“总不能让我们的子孙将来到外国缅怀‘古徽道’,追忆古民居!”

  吴熙祥副县长说,“石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里负责文保工作的只有1人,目前已认定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政府都没钱去维护及管理,更何况这些散落的民居呢?”

  记者采访了解到,房主计划将“翠屏居”卖到国外时,石台县政府部门并没有出面制止,也没有及时对这座民居进行文物价值认定。《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规定:古民居受国家法律保护。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给外国人。”对“翠屏居”进行文物认定,当地县级文物管理部门就可以做到,并非难事。难道要等到“翠屏居”被运到海外,管理部门才去评估它的文物价值吗?财政困难,没有保护经费,可以成为文物流失的理由吗?

   ●外国人眼中的珍宝,国人却不重视不仅皖南古民居,北京数百年历史的胡同和四合院也正逐渐消失

  散落在皖南四乡八处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桥,将新安大好山水装点得古香古色、风格独特。美国友人安思远第一次来皖南,看到这些古民居就发出了惊叹,并说这样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属于徽州,也属于全世界,他也有保护的责任。十几年来他多次捐资维修,还变卖了不少家产,甚至动员更多的外国人加入保护行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领域专家郑孝燮说:“皖南古民居是中国建设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我们要不惜代价保护好。在日本,大约50年以上的建筑,都作为文物加以保护。日本100年以上的建筑,不仅参观者进入室内要带口罩、换鞋子,还对每天参观的人数加以限制。”

  然而,在外国人眼中视作珍宝的皖南古民居,在国内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据了解,当年由徽商建造的千金之宅,正在皖南这片土地上慢慢消失。虽然目前有《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但有关部门在执行上软弱无力。

  有专家说,我国在古民居保护方面存在重视不够问题,这不仅表现在皖南古民居保护不到位上,在不少大城市,一些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例如,在北京,一些具有数百年历史的胡同和四合院,在现代楼宇拔地而起时逐渐消失;在上海,一些在上世纪建造的西式建筑得到了保护,但其他许多老建筑却逐渐减少……政府部门如果不重视建筑遗产的保护,我国文物事业将遭受损失。(记者王圣志、王立武)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古民居将“出国”引争议经费缺乏不能成理由

  “这是祖上留下来的家业,我们不能够好好保护,是我们没出息。现在只能把它卖了,希望它有个好归宿。”在堆满了杂乱物品的老屋内,汪大妈说出了这样的话。

  58岁的汪大妈是安徽省石台县苛田乡源头村的一位农家妇女。她的丈夫李益坤今年63岁,是这栋老屋的第9代传人。

  一个月前,年近200岁的老屋被石台县安徽天方茶叶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郑孝和看中,准备作为礼物送给瑞典的一位茶商。“他们说了,要把所有的东西,包括门、窗、瓦、地板、砖、椽子都拆了,然后装船运到瑞典去。”汪大妈说。

  这栋老屋坐落在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徽道不足50米远的地方。根据介绍,该房历史上曾是茶楼,是过往客商休息的地方。它是不是文物?迁移到瑞典算不算文物流失?

  这幢老房子搬还是不搬也立即引起各方争议。反对者认为,这是一种严重破坏古文物的短视做法,古徽道旁的古建筑是任何人都不能“出卖”的。赞同者认为,此举不仅不会影响石台县的形象,反而有利于石台县的旅游资源开发,提升石台县在海外的知名度,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徽州文化,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关注古建筑>>>>

  图片欣赏>>>>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