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网络域名背后暗藏猫腻 域名权保护存法律空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14:51 新民晚报
网络域名背后暗藏猫腻域名权保护存法律空档

新民图表。制图贺信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近来,本报频频接到读者投诉,说有人以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向沪上许多企事业单位传话,称贵单位的网络域名已被人恶意抢注,他们愿帮忙讨回,条件是每月交纳一些“保护费”。这些人还“委婉”表示:“若贵单位不想讨回被抢注的域名,听任别人用贵单位的名义在网上活动,会对你们的名声造成不好影响。”

  近日,本报记者调查网络域名抢注,发现小小域名背后隐藏着一条庞大的经济链,并
派生出不少生意经。因此引发的另类网络侵权着实耐人寻味……

  一纸传真引发疑问

  前几天,《新闻记者》杂志编辑部突然收到一纸题为“国际域名争议函”的传真。函中称:近日,《新闻记者》已被北京金国强先生在互联网上提交中文域名申请,厦门七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家互联网络管理中心授权机构,按规定通知商标名称所有者《新闻记者》编辑部。传真上还写道:“如5个工作日无任何反馈,则视为同意放弃该中文域名,本机构将接受其他人注册申请。”

  无独有偶,本报962288新闻热线近期也接到不少读者电话,反映相同遭遇,并提出疑问:个人怎么可能有资格随意用一家合法企业的名称去申请中文域名?究竟是谁在抢注中文域名?而那家厦门的所谓授权公司又是如何获悉他们的联系方式,然后“好心”来通风报信的呢?

  昨天下午,记者以客户身份与厦门公司取得联系,注册专员郑琳称,他们是“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授权中国地区的注册管理机构”,之所以发出传真,是“为了有效防止同行业恶性竞争以及产生混淆误导”。这个注册专员还提醒道:“你们这个名字很抢手,若不是因为有法律规定,在授权上给予你们优先选择权,估计这域名早就被人抢注了。”

  他们介绍,如果想免遭别人抢注,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付费2800元就能取得中文域名的10年“保护期”:“这价格已比前几年便宜很多了。”

  好心提醒实为谋利

  记者随即联系了负责运行和管理国家顶级域名xx.cn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该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首先,厦门七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非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直属授权机构,彼此没有任何联系。其次,作为一家互联网注册机构,不可能将客户提交的注册申请透露给别人,这是违规的。即使因恶意注册产生仲裁问题,按正常流程,也应先提交设在北京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根据仲裁结果决定是否取消或者保留申请人的中文域名。

  据一位从事互联网域名注册的专业人士分析,那些传真很有可能是“商业操作”——所谓抢注者金先生和域名抢注都是子虚乌有,商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先给人造成“危机感”,然后推销他们提供的中文域名并赚取“保护费”。

  他还告诉记者,这种销售方式一方面利用了企业对其品牌维护的重视以及对虚拟网络品牌侵权的不了解;另一方面挖掘出有价值的域名,进而谋利——“后者就是我们所说的抢注”。他介绍,目前,利用抢注域名赚钱的方式更为普遍,抢注者就是所谓“玉米虫”一族。除知名品牌外,以明星名字构成的域名也是“玉米虫”们的抢注热点。

  域名保护自我维权

  记者了解到,针对无孔不入的域名侵犯,不少公司及名人都采取未雨绸缪的方法自我维权。

  继松下、大众注册上百个CN域名之后,三星公司今年4月一口气注册了470个与其品牌相关的CN域名,注册期限为2年,域名类别涉及三大方面:与企业品牌Samsung相关的地级域名;与公司领导人相关的CN域名;含有敌对性词汇的CN域名。

  记者采访了国际域名管理组织(ICANN)2002年会惟一的亚洲律师代表胡钢,据他介绍,运用域名保护战略来斩断仿冒者已成为欧美知名企业实施品牌保护的重要措施。跨国企业不仅广泛地将与自身商标、商号、行业属性等一切可能与自身形象发生关联标识的衍生形式域名注册下来,甚至为此不惜诉诸公堂,不给李鬼形式的域名有可乘之机,做到“防患于未然”。

  【焦点关注域名权保护目前存在法律空档

  法律专家表示,域名权是一个尚未被各国现行法规普遍肯定的新型

知识产权。与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已较为健全且与国际接轨的现状相比,域名权保护的立法在国内显然相对滞后,这也是企业感觉域名权保护压力较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悉,目前我国法律尚未将域名权明确作为一种民事权利进行规定,这意味着域名权的内容、保护方法、侵权后的责任都还处于混沌状态。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花更大的代价去保护自己的这项权利。

  目前国际上往往援引商标保护法来保护尚无法可依的域名权,许多明显有违常理的域名抢注因此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归根到底,只有在有效立法确立之后,与域名相关的利益才有可供保护的法律依据。

  【焦点故事百元投入百万元回报“玉米虫”做起淘金梦

  某IT公司职员小彭最近有点烦。一周前,一封国际快件让他意识到,维持两年多的“兴趣爱好”与现实发生了某种隐隐的冲突。

  小彭的爱好很特别,他称为“煮玉米”。这里的“玉米”不是吃的粮食,也不是超女李宇春的追随者,而是网络域名的昵称。

  所谓“煮玉米”,就是花几十元注册一个独特的域名。像小彭这样的人有个外号叫“玉米虫”。

  随着越来越多因CN域名演绎的一夜暴富

神话上演,“玉米虫”也大量繁殖。他们穿梭于域名交易网、讨论区,搜寻尚未被注册的好域名。他们有着各种专用工具,如域名自动搜索软件、实时注册软件等等,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

  “煮玉米”收到律师函

  据小彭介绍,他手中已掌握200多个域名,其中不乏好名字。而前段时间被炒得火热的“团团”“圆圆”域名抢注就是他一手制造的,早在有关部门宣布赠台

大熊猫名字前,他就抢注了与“团团”“圆圆”有关的16个域名。

  “就像钓鱼一样,注册域名也会上瘾。当你第一时间抢注到有商业价值的域名时,心中的成就感不亚于谈成笔大生意。”与其他“玉米虫”不同,小彭并不急于将手里的“玉米”卖出去,“这些域名都很好,感觉怪舍不得的。”因此,他手中以“团团”“圆圆”命名的域名成了非卖品,甚至有公司出价20多万元都不动心。

  一周前,美国雅虎公司给他寄来一封厚厚的律师函,信中表示,他注册的一个域名与YAHOO名称接近,要求他转让,否则就提起诉讼。“那信中还罗列了一百多个域名,其中有我国一家知名网站的域名。”

  暴利催生职业经纪人

  据专家分析,一个域名体系下的优秀域名大概在400万个左右,CN域名目前的注册量仅为50万,里面大有好域名可挖,甚至被誉为是“一座正待开发的金矿”。

  有媒体报道,我国互联网中文域名交易市场的容量有望在今年突破千万元人民币。

  今年3月,成都举行了中国首例网络域名公开拍卖会,参加拍卖的9个网络域名中,www.lenovo3000.com以3.2万元成交。花几十元到上百元注册的域名转手卖给公司企业或拍卖,其价值一下就可升到千元、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近乎一本万利的回报率使域名抢注具有了一定的传奇色彩,也使得域名抢注行为更加疯狂。正是在这样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抢注域名的队伍,甚至产生了上文提及的厦门七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职业网络域名经纪公司和职业经纪人。(本报记者厉苒苒)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