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探访短信诈骗的发源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01:15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特别提示

  今年高考前夕,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青年农民黄培钦兄弟俩以每科目试题100到1000元的价格“出售”高考试题答案。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两个连初中都没有读完的农家青年,在从事如此荒唐的“生意”短短20多天内就获利数千元。

  这样赚钱真是太容易

  “尊敬的客户,三星公司成立10周年庆典,恭喜你的手机号码中了二等奖12.8万元,兑奖热线138XX。”

  不少手机用户经常会收到这样的中奖短信,近年来,发源于福建省安溪县长坑、魁斗等少数乡镇的手机短信诈骗活动异常猖獗,虽经多轮打击,但却屡禁不止,并开始向厦门、北京、上海等地蔓延,大有席卷全国之势。

  一部诺基亚5110手机,一台俗称“土炮”的短信群发器,几部电话,几张银行卡,这就是安溪手机短信诈骗分子的“基本装备”。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就是这看似简单的“装备”,却让全国各地的众多受害者落入彀中,并给诈骗分子带来滚滚财源。

  “去年底从外地回村后,就听说做短信生意不要什么本钱,而且来钱快,就试着干了起来。”陈保根说。初中没毕业的陈保根是安溪县长坑乡南斗村人,从今年初开始,他利用手机发送所谓的六合彩“特码”短信,以此实施诈骗,3月份被当地警方抓获。

  陈保根初中毕业后曾到泉州、深圳等地搞过装修、贩过茶叶,但每月收入只在千元左右,当看到村里人靠短信诈骗迅速“致富”,正苦于“发财无门”的他随即购买了旧手机、短信群发器等作案工具,开始做起了“短信生意”。

  陈保根说,自己每月用于短信和电话方面的费用大概在1000元左右,但三个月下来,账上的“特情费”却是相当可观。“这样赚钱真是太容易了”,尽管身陷囹圄,陈保根说起自己的诈骗经历时,仍然有点激动。

  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低成本、高收益的“财富示范效应”,让不少安溪当地人迅速投入到这一“暴利产业”。“魁斗、长坑是安溪县较早出现短信诈骗的乡镇,经过几年的发展,这里已经出现诈骗家族化、规模化的可怕苗头,并呈现向外地蔓延的趋势。”一位长年参与打击短信诈骗的泉州市公安局工作人员说,“一段时间全国各地都有人来报案,外地警方前来泉州要求配合办案的也是接连不断”。

  据介绍,在短信诈骗高峰期间,安溪境内一天发出的手机短信达上百万条之多,设在魁斗镇的移动电话通信基站曾是“全亚洲最繁忙的移动电话通信基站”,安溪县移动公司曾数次对这里的通信基站进行了扩容,但还是难以满足通信需要。在魁斗镇和长坑乡的银行,也曾一度出现排队取钱的“繁荣”景象。

  “作案成本低、回报率高是诱使越来越多人铤而走险的直接原因,在犯罪分子眼里,短信诈骗成了一本万利的‘生意’”,泉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重案大队教导员陈宗庆说。

  陈宗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事手机短信诈骗,只需一部手机,一个短信群发器和几张银行卡。一部旧手机只需两三百元,一个群发器的黑市价也不超过百元。银行卡在诈骗“圈”里的价格也相当低廉,据被抓获的专事银行卡贩卖的不法分子交代,一张本省银行卡的价格只在100元左右,外地卡也在200元左右,诈骗分子一个小时就可向外发送上千条短信,一晚上可发10多万条短信,而由于电脑计费的滞后,诈骗分子往往在透支了手机话费后即将手机卡销毁,所以数十万计的短信成本大大低于常规费用。

  而据落网的诈骗分子交代,在每1000个虚假短信中,至少有一两人上钩,正是这千分之一的几率给诈骗分子带来了巨额利润。诈骗者将受骗者套牢后一般可获取数万元甚至十多万元的“收入”,目前最高的单笔短信诈骗金额竟然达到300多万元。

  天上掉的不是“馅饼”是陷阱

  北京某著名高校的一位退休老教授被一名18岁的安溪籍女骗子盯上,以虚假中奖信息为诱饵,先后8次累计被骗14.7万元;

  广东东莞市一位农民因接收到虚假中奖短信,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被诈骗分子分22次“钓”走101万元;

  广州某工商局的出纳,在收到提供六合彩“特码”的短信后,为了得到所谓的“特码”,将200万元公款汇给了骗子。

  泉州市公安局的办案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比较流行的诈骗形式有三种:一是设计“巨奖陷阱”。如:本集团公司新产品上市促销,特对全国号码进行电脑摇奖,你的号码中了X万元,详情请与我公司联系;二是呱呱卡中奖。一般通过邮寄方式,称X公司举办庆典活动回馈消费者;三是宣称低价销售走私物品,如汽车、电脑、手机等。

  “这三类诈骗形式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让你觉得天降横财,短信接收人一旦误信,诈骗分子就以交纳所得税、管理费等手法,一步步将你拖入陷阱之中。”陈宗庆说。

  除了贪财惹祸之外,一些受害者轻信歪门邪道、缺乏社会常识也给诈骗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泉州市公安局的同志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一位从来没有办过银行卡的人士,在收到了虚假的刷卡信息后,本应置之不理,但这位人士却主动去银行办理了一张银行卡,并按犯罪分子提供的“操作程序”,最终将几十万元的巨款“转”到了犯罪分子的账户下。

  □项开来 涂洪长

  

探访短信诈骗的发源地(图)

  短信群发器,安溪当地人称为土炮(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