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香港高校不可能取代北大清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04:47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目前内地学生在香港高校学生中的比例大约在6%左右,未来几年这一比例将持续增加。但香港高校不可能取代北大、清华,北大、清华一直都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昨天,正在上海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原因

  “新鲜感”成就香港高校魅力

  今年是8所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最多的一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一些成绩优异的应届毕业生对香港高校也趋之若鹜,不再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内地名校作为唯一选择。

  据悉,日前有一份调查显示,如果同时被香港知名大学和内地一流高校录取,愿意选择前者的比例竟然高达71.2%。

  有一种说法认为香港高校受到青睐的原因在于其高额的奖学金。如香港中文大学甚至每年都挑选100名内地学生,给予其大学四年高达50万港币的奖学金。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坦承,高额奖学金也许确实是吸引内地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香港高校更大的魅力在于其自由、灵活的学风,更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此外,学生出国机会也更多一些。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则表示,内地和香港的高校各有优势,今年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时之所以出现火爆行情,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以前内地的学生大多不知道还有香港高校可以选择,今年知道了,很多人觉得新鲜。

  释疑

  “香港高校威胁论”毫无必要

  有人把香港高校来内地招生称为“掐尖”,即掐走尖子生,认为将威胁到内地一流名校的生源。对于这种“威胁论”,刘遵义认为这一担心毫无必要。他说,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两所学校加起来在内地招收的学生也不过500名,北大、清华则每年都各招收四五千名优秀的学生。香港高校根本就谈不上会威胁内地名校的生源,香港高校没有想过也不可能取代北大、清华,北大、清华一直都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徐立之也赞同刘遵义的这一说法,他表示,香港高校在内地扩大招生绝非是故意跟内地名校抢生源,而是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

  提醒

  并非人人适合就读香港高校

  徐立之还透露说,香港高校的一个长期目标是要把非香港本地学生的比例提高到25%,因此,未来几年香港高校仍然会在内地持续增加招生。

  但徐立之同时强调说,并非每个内地学生都适合到香港高校去就读。比如香港大学的教学方式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性、灵活性和表达能力等,更重视提问、讨论的学习模式,“死读书”的学生如果到香港大学就读,肯定就会觉得压力太大、很难适应。

  刘遵义在谈及这个问题时也表示说,与香港本地学生相比,内地学生更加踏实也更加用功,但在灵活性、英语表达能力方面则要差一些。因此他建议将要到香港高校就读的学生,应该在入校报到之前的三四个星期就提前到香港,集中接受一些培训。

  据广州日报

  去香港科大、还是去清华?

  两场面试决定了他的选择

  19岁的刘泽汀是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的毕业生。今年初,刘泽汀由于成绩优异被学校保送到清华大学并参加了该校的面试。不久之后,他又参加了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的面试。两场面试后,他最终决定到香港科大读书。

  2005年12月,刘泽汀参加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考试分笔试和面试。其中面试前后共用了10分钟的时间,我进去后,三个考官就连续不断地提问,问了一些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考生与考官之间基本没有什么互动交流。”他说。

  尽管时间很短,但刘泽汀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5月中旬,他收到了来自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然而,另外一场面试,却让他作出了新的选择。

  回忆起参加香港科技大学面试的过程,刘泽汀说:“在面试现场,3位专家用英语向我们同去的4个学生提了4个问题,我们也要用英语回答。一是让我们进行一下自我介绍,要求我们不要介绍获奖情况,而是讲一些在班级里发生的故事;二是让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内容是谈自己在竞赛中的想法和感受;三是考官问如果清华和香港科大同时录取的话,我们会选择哪一个;四是让学生提问,这是我最没有想到的一部分。结束前我们还随意地聊了些别的,感觉很轻松。”这和此前他参加的清华大学的面试完全是两种风格,其间的不同令他印象深刻。

  回家后不久,刘泽汀得到通知:他获得了香港科技大学在全国7个全额奖学金中的一个名额,一共是40万港元。校方招生人员还告诉他,他之所以能获得奖学金,学习和竞赛成绩并不是主因,而是他的综合素质占了上风。

  据新华社

  新华快评

  引来清流 洗去污垢

  吉林省毕业生刘泽汀参加清华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面试后弃清华而南下香港。这消息对中国人心目中很神圣的清华大学不利。有几分残酷的是,高校招生今年出现“港校热”,此情此景多次出现。

  香港8所大学今年在全国20个省份计划招生1000多名,而报名人数达到3万多。难怪有人称,香港高校吸引力超过了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

  现在应该把“港校热”所带来的事实、观念和感受的冲击,自觉转化成推动高校改革的新力量,把香港高等教育中诸多合理而先进的东西,特别是对于人格的尊重和创新精神的培育等,作为清流引进来,洗去我们高校华丽外衣下的积尘污垢,使之焕发出更强的活力和竞争力。

  高招和高教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火车头,教育改革能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培育出有责任感、人格健全的创新型人才,关乎整个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关乎我们能否在优秀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如此说来,抓住“港校热”推进高教改革,就不是两可的选项,而是必须!

  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