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香港高校天价奖学金逼抢四川理科冠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06:5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成都文科冠军被香港中文大学50万港元全额奖学金“预订”,四川理科冠军受到香港两高校邀请。

  “选择的过程是很痛苦的,北大是媛媛从小的梦想,但媛媛希望能够接触一下西式的教育,最终第一志愿还是填了香港中文大学。”昨日,今年成都文科冠军代媛媛的母亲告诉记者,代媛媛已经被香港中文大学以50万港币全额奖学金“预订”。

  今年四川理科冠军周小天也接到了香港两所高校的邀请函,两所高校均承诺给予全额奖学金。省文科冠军陈璇卿因被北大提前以“签约”方式“保护”,得以避免了港校的“逼抢”。

  截至昨日,来川招生的8所香港高校中,已有4所大学完成或即将完成录取程序。内地高考冠军“转投”香港高校愈演愈烈的现象被形象地比喻为“狼来了”。

  最新战况

  港校涨价“逼抢”四川冠军

  四川理科冠军周小天在高考之前,已经确定被保送到清华大学。随后在参加香港科技大学的考试中,她也成功通过,并被许以半额奖学金。这对当时的周小天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战绩”。当她获得高考冠军后,情况即发生突变:清华大学决定奖励她1万元的入学奖,香港大学则开出了58万港币的“天价”奖学金,而之前许诺给周小天25万港币的香港科技大学,也马上翻倍,开出了50万港币的全额奖学金。而且两所香港高校都承诺专业随便选。北上还是南下?这让刚刚经历了高考的周小天有些不知所措。她向记者坦言:很犹豫,尚未作出最终决定。

  同样的选校矛盾也出现在今年成都文科冠军代媛媛身上。据代媛媛母亲介绍,北大是媛媛从小的梦想。是追逐自己的梦想去北大呢,还是开拓新的视野选择香港中文大学,这一选择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最后,在老师、家长、同学的支持和鼓励下,媛媛最终填报了香港中文大学。

  新鲜说法一场“极高分”考生的游戏?

  随着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调档线出炉,一种新鲜的说法又出现了:香港院校的内地“抢

状元”,不过是一场“极高分”考生以考分换取奖学金的数字游戏而已。

  去年,香港中文大学曾以“高得离谱”的文科613分(当年省控线570分)的高分位列文科调档线第六名,而今年文、理科都“踩线”调档。香港城市大学今年以609分的调档线进入理科20强,文科调档线超出省控线21分,达到了571分。但比之于清华大学的理科668分和

北京大学的文科630分,两校的调档线还是“小巫见大巫”。

  省招办公布数据显示,尽管实际招生数有所下降,但北京大学理科调档分数从2003—2005年连年递增,清华大学则一直稳居“调档线”首位。今年,两所学校仍以难以超越的调档分,稳坐“一流”高校的宝座。从上海反馈的消息说,今年北大、清华、

复旦等高校在上海都招收到多名580分以上的理科高分学生,而香港大学招收文科和理科最高分分别为572分和578分。

  民意调查“金钱”制约“新鲜感”

  昨日下午,记者就“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去香港上大学还是愿意去北大、清华读书”这一问题,询问了50名成都市民。结果显示,26名受访者选择去北大或者清华读书,15名受访者表示愿意去香港读大学,还有9名受访者则希望在内地读两年,再到香港读两年。

  国内某知名网站日前也进行了一场民意调查,六成以上的人出于好奇愿意去香港院校就读,但前提是要有奖学金支持。

  在两种观点的交锋中,“新鲜感”是选择港校的动力,而“金钱”则是制约这种选择的关键。据了解,香港中文大学本科每学年的学费为8万港元,香港大学为7万港元,相当于内地重点大学的10倍左右。读完香港大学总共需要40多万港元,这对普通工薪家庭来说无异于“天价”。

  见习记者 郑钰飞 记者 谢梦

  连线香港 去年冠军:选择最适合的

  昨日凌晨本报通过MSN的方式采访到了2005年成都理科冠军、目前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物理专业的毛润思。他以自身经验提醒学弟学妹们,一定要从自身条件出发,不跟风,不偏听偏信,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高校。

  对于当时“抛弃”北大,选择港科大,毛润思坦言自己是“图新鲜”,寻挑战。他说:“当时香港给我感觉不会有太繁重的学业方面的压力,今后出路也更广,比如出国深造,就不会像在清华北大那样面对太残酷的竞争,并且更喜欢这边的氛围。还有就是想挑战一下自我,而且拿到了全额奖学金。”

  对于今年在内地出现的“香港高校热”现象,毛润思认为,最主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计划,不要随波逐流。要冷静思考自己是否适合香港的环境,能否独自作出种种选择和面对压力,家里的经济承受能力如何。还有就是不要以为来香港高校什么都是好的,各个学校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如果以后想出国,最好仔细看一下该校的出国交流计划。

  见习记者郑钰飞记者谢梦

  新闻分析 “港校热”带来了什么?

  由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引发的生源之争,眼下已波及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围绕着港校“内地掐尖”“教育全球化”等话题,中外大学校长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内地高校需多练内功

  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指出,相比海外高校,内地高等教育在软硬件、文化、体制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教育全球化,有可能导致内地人才流失。随着教育全球化影响加深,学生的本土意识将难免受到冲击。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印杰分析说,通过港校升温,我们应该反思内地高校现行单一的人才选拔、人才培养模式,与其害怕抢夺优质生源,不如多练内功,使自身水平在竞争中上升,否则整体水平不提高,关起门来保护自己,没有出路。

  国际竞争 受益是学生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对记者说,港校升温以及海外高校招生热,无疑将产生“鲶鱼效应”———更多优质高校参与招生竞争,受益的是学生。

  据分析,“港校热”带来的第一重“鲶鱼效应”是,增强名校的竞争意识,反思内地高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深化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第二重“鲶鱼效应”是,引入优质教育资源,考生在“一考定终身”中多了一个全新的选择,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为长期受人诟病的内地高考制度注入活力;此外,海外高校先进的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经验,也很值得内地高校借鉴。据新华社

  新闻链接 香港中大连夺四省区高考冠军

  香港中文大学今年在内地招生刚展开,便取得骄人成绩,至今虽只完成7个省区的录取工作,但已招收了四名分别来自广东、广西、江西和山东的高考女冠军。

  香港中文大学去年首度加入“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网罗全国尖子。该校今年计划在内地招生250名,招生范围扩至20个省市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