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夏天补水要防“水中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13:14 法制晚报

  夏天补水要防“水中毒”

  本报调查显示,近七成人不知喝啥饮料好

  本报就人们购买饮料的习惯和认识进行了网调 有2269人参与投票 结果显示

  近七成人不知喝啥饮料好

  86.72%的人对各类饮料的健康价值不是很清楚 专家提醒 夏天补水要防“水中毒”

  7月10日起,本报联合搜狐健康频道,就人们购买饮料的习惯和对饮料的认识进行了网上调查。

  截至今天上午,共有2269人参与了调查,结果显示,86.72%的人对各类饮料的健康价值不是很清楚;67.15%的人不知道自己喝什么饮料好。

  50.54%的被调查者经常购买瓶装或罐装饮料;78.18%的人购买饮料的行为最常发生在夏天。

  夏季补充水分

  要防“水中毒”

  夏季高温,人体为了散热,所流的汗要比平时多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汗水除带走了热量,还带走了体内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如不及时补水,就会产生脱水的症状:如头晕、恶心、体温上升、虚脱,甚至休克。

  昨天,武警总医院中医科许建阳主任告诉记者,夏季防暑最重要是补充水分。而“补水过量或方式不当,也会产生严重后果”。每年夏天,医院都会收治无明显病因的头晕、恶心患者,医生诊断为“水中毒”。

  “水中毒”是人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人体内血液和细胞间质液突然被稀释,血浆浓度降低,水就会渗入细胞内,使细胞肿胀。水过多所致的脑细胞肿胀可造成颅内压增高,引起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瞌睡、躁动、精神紊乱、定向能力失常,甚至昏迷。

  许建阳还说,除了饮水过量,饮品选择不当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比如医院就曾接诊喝饮料引起皮肤过敏的患者,也常有过多饮用甜味饮料导致消化不良的孩子就医。

  六类饮料的健康价值与禁忌

  1.包装饮用水类

  健康价值:以补充人体水分为主要功能,矿泉水能提供一定的微量元素。

  负面影响:纯净水缺少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长期饮用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矿泉水中的某种矿物质或微量元素含量比自来水高,长期饮用可能会引发肾结石等疾病。

  禁忌:不宜长期饮用,特别是儿童、孕产妇。

  2.茶饮料类

  健康价值:茶叶中有人体所需要的元素28种之多,可消除疲劳感、降血脂。

  负面影响:大量饮用浓茶后会稀释胃液,使胃液不能正常消化食物,易导致便秘。

  禁忌:饱餐后最好先不要喝茶,否则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和铁质的消化吸收。

  3. 果蔬汁类

  健康价值:包含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等易于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和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

  负面影响:部分果蔬汁类饮料糖分含量很高,睡前饮用会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过多饮用会增加心肾负担。

  禁忌:婴幼儿饮用建议先稀释,避免其中的糖、糖精、电解质等刺激婴儿尚未发育完全的胃;溃疡病人不宜多喝。

  4. 蛋白饮料类

  健康价值:补充蛋白质和能量。如杏仁饮料、豆奶饮料。

  负面影响:大豆中存在多种酶和抗营养因子,只有在豆奶加工过程中经过彻底加热灭酶后才能破坏它们。部分人群饮用未经科学加工的豆奶会引起以上消化道为主的刺激症状。

  禁忌:不宜空腹饮用,否则其中的蛋白质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热量而被消化。

  5.碳酸饮料

  健康价值:碳酸类饮料具有良好的口感和消暑效果,可补充水分。一般没有太多的营养价值。

  负面影响:碳酸饮料中往往含磷酸等成分,它们进入人体后会和钙发生反应,对牙齿、骨骼有重要影响 。

  禁忌:不宜多饮,特别是处于更年期者及儿童、老人。

  6. 特殊用途饮料类

  健康价值:具有其他饮料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具有抗疲劳、瘦身、美容等作用的功能性饮料,有助于调理肠胃,促进脂肪代谢,排毒养颜。

  禁忌: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不适宜过量饮用,其中所含的钠元素可能增加心脏负荷。

  下列人群喝饮料时须注意

  消化道溃疡患者:

  饮用碳酸饮料,其中的二氧化碳容易骤然增加肠胃道的压力,有造成溃疡穿孔的可能。

  肾脏病人:

  饮料中的色素、香料等会加剧肾小球过滤及排毒负担,损害肾功能,增重肾性浮肿及肾性高血压。

  缺钙的人:

  饮料中的香精、香料、枸橼酸等与体内钙离子结合,成“枸橼酸钙”,诱发血钙量“走低”,影响儿童骨骼、牙齿发育;导致老年人缺钙性抽搐、骨折、肌肉疼痛等。

  精神病或失眠症患者:

  甜饮料中的兴奋剂影响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妨碍病人入睡及保持足够的睡眠。

  腹泻病人:

  饮料中的糖分会加重胃肠消化负担,若糖消化不良,会使粪便呈泡沫样,加重腹泻、腹胀。

  婴幼儿:

  碳酸甜饮料会使婴幼儿有饱腹感,影响食欲,损害正常有序的喂养,危及综合营养的进补、消化与吸收。

  背景资料

  饮料将被归为11类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等单位组织起草的国家标准《饮料通则》即将颁布,届时将代替原有的国标《软饮料的分类》。

  《通则》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归为11类,分别为碳酸饮料、果蔬汁类、蛋白饮料类、包装饮用水类、茶饮料类,咖啡饮料类、植物饮料类、风味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固体饮料类,以及无法归入前10类的其他饮料类。

  文/记者 柳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