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沉寂多年的哈尔滨造船业再次扬帆起航 叩开市场驶向国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6日12:30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王伟琳

  

沉寂多年的哈尔滨造船业再次扬帆起航

  为俄建造的客船下水。本报首谍记者 张清云 摄

  

沉寂多年的哈尔滨造船业再次扬帆起航

  上海号

  

沉寂多年的哈尔滨造船业再次扬帆起航

  北京号

  

沉寂多年的哈尔滨造船业再次扬帆起航

  木兰号

  

沉寂多年的哈尔滨造船业再次扬帆起航

  汽垫船

  

沉寂多年的哈尔滨造船业再次扬帆起航

  海巡01

  

沉寂多年的哈尔滨造船业再次扬帆起航

  北方号

  5月初,我国为俄罗斯建造的第一艘客渡船“阿穆尔号”,从松花江哈尔滨港开赴俄罗斯。随着“阿穆尔号”鸣响嘹亮的汽笛,沉寂多年的哈尔滨造船业再次扬帆起航。先进的技术、过硬的质量、惊人的工作效率在这艘船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征服了严谨的俄方船舶专家,叩开了世界老牌造船强国俄罗斯的市场之门。半年内,哈尔滨唯一的造船企业北方船舶工业有限公司承揽了3艘俄罗斯客船建造项目。

  7月11日,在我国第二个航海日到来之际,记者来到了“北船”。

  辉煌时三天一条船

  “北船”的前身是哈尔滨船舶修造厂,始建于1928年。这个有着78年历史的企业有过辉煌也有过暗淡,今年57岁的丁立业与船厂共同经历了风雨。

  丁立业,现任“北船”柴油机车间主任,从1968年进厂,已在此工作了38年,经历了船厂的风风雨雨。据了解,船厂最辉煌的时期是在1980年至1986年,当时号称“三天一条船”,即每三天便有一条船下水,仅1985年一年就建造了大小船只82条。而1986年至1993年,7年间共造船110艘。

  “当时的口号是‘跟着星星走,围着月亮转’,从天蒙蒙亮干到月亮升空。在4~10月份的生产黄金季,车间每晚都要‘会战’。”丁立业说。丁立业的家住在松花江南岸,每天乘通勤船回到家已是很晚,而第二天天刚亮便要离家上班,但他废寝忘食的工作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

  “除了煤矿业,就属我们造船业的工作强度最大,船舱里冬天零下45℃,虽然有特殊的防护措施,但每隔约两个小时就要换班,而船舱里夏天温度高达55℃,一次作业下来,戴的防护皮手套里都能倒出水。干的是强体力劳动,但加班时常常是两个烧饼一把黄豆就当了晚饭。”回想起当时工作的辛苦,丁立业也不由得激动起来,“当时号称一周干一个千吨驳船,而驳船的焊接工作也是最难干的。因为有的船只要建二层舱,但这种舱宽不到半米,高仅1米多一点儿,像我这样1米80多的大个子是干不了的,只能选身材瘦小的下去。”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大家都毫无怨言。而每年的春游更是大家期待的时刻,当时厂里有两条通勤船,每艘船能容纳300人,有的乘船,有的走陆路,全厂2000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

  在丁立业的工作日志上也体现出了厂子由兴转衰的过程。日志上把工作进度细化到每一天、每一个岗位,并详细地排着每艘船的建造工期,辉煌时一年用掉两三本,而他目前使用的工作日志上,还清楚地留有1999年的工作情况。在丁立业看来,最难熬的是没活干的日子。1993年起,这家老牌国企开始连年亏损,厂里的工作陆续减少,有时一年才造一两条船,厂里的工人开始部分放假,而2000年全年都没有活儿干。

  2000年,哈船厂被法院宣告破产,随后由黑龙江航运管理局、哈船厂、哈船务公司三家单位共同出资组建的哈尔滨北方船舶工业有限公司轻装上阵,全面加大了工程承揽力度。看到再度扬帆起航的船厂,丁立业希望“北船”一帆风顺。

  东北三省内河,九成船只哈尔滨造

  哈尔滨船舶修造厂曾是我国东北地区内河造船领域面积最大、实力最强的船厂。据丁立业介绍,直至目前,东北三省内河上的船只约有九成产自哈尔滨,而在松花江上较有影响的船只均产自该厂。

  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松花江上两艘最大的客船———“上海号”和“北京号”,每只船长约80米,能载客1000多人。

  1993年建造了第一艘江海直达货轮“木兰号”,结束了我省造船业不能造江海两用轮的历史,解决了江海联运航线租船的难题。紧接着又造出第二艘、第三艘3000吨级的江海货轮。同年建造了高科技高速度的气垫船,从此终结了黑龙江航运在流冰期不能走船运输的历史。

  在此期间,还为俄罗斯阿穆尔航运局改建翻修了4艘豪华客轮和一艘远洋渔轮。并连续3年派技术人员和造船工人100多名前去俄罗斯鄂木斯克航运局设工地,为他们建造了1艘豪华客轮、1座“水上宾馆”,并将3艘货驳改为油驳。在修造船工期、质量、造价和服务态度等方面获得俄方良好评价。

  “北船”成立后,在松花江上以“北方号”和“海巡01”两艘船最为出名。“北方号”在船型上模仿了欧洲游艇的设计,并在北方首次使用玻璃外墙,其样式豪华、质量上乘。

  多年来,哈尔滨先后为黑龙江、长江、珠江、黄河四大水系及福建、山东、河北、天津等沿海地区14个省、市、自治区设计建造了各类船舶近1200艘,其中为部队建造了各类船艇近200艘。

  靠水吃饭,与水抢工期

  从1993年以后,哈船厂因改制和本省水运运力饱和而出现连续8年亏损,至2000年累计亏损额达1.53亿元,所以加快了改革和破产重组的进程。“北船”成立后,虽然加大了工程承揽力度,并开拓了俄罗斯市场,但却因为松花江水日渐消瘦,而不得不与水抢工期。

  “阿穆尔号”是一艘总长37.44米、200个客位、设计航速为19公里/小时的中型客船。这对有着78年造船经验的“北船”来说本是“小菜一碟”,但“北船”却用足了心思,不仅在设计上做了创新,而且缩短了工期。

  “北船”凭借丰富的冬季施工经验,将原本需要五个月的工期压缩到三个月。几个建造厂房同时开工,铆焊工人甚至在寒冬里趴在雪地上进行焊接,200名施工人员加班加点。

  而为了抢时间,“北船”的技术人员们也不得不与江水“斗智斗勇”。合同规定5月15日交船,这就意味着船要在3月底下水,可是这个季节,松花江还没有开江。“阿穆尔号”设计负责人、“北船”工程部部长刘凌青提前十几天便时刻关注着天气和水情的变化。可是天公不作美,今年松花江开江日期为5年来最迟,开江水位也低于历年同期。

  每年开江时江水会上涨约半米,时间仅有一两天,造船界称为“桃花水”。为了抓住这个时机,刘凌青在联系水文部门、请教老师傅后,果断地做出破冰送船下水的决定。七八名工人将船台边半开化的“老冰”凿去约100平方米,将冰块捞走,“阿穆尔号”在4月14日顺利下水。

  由于春旱,松花江水位持续走低,“阿穆尔号”试航时未能完成所有试验,最终不得不到同江交船时,在黑龙江完成了全部测试,并一次合格。而在交船仅10天后,松花江上的货船已经全部停航,轮渡公司也只能启用小型游艇保证市民和游客的过江之需。

  凭借着精确的计算和丰富的精验,“北船”人战胜了自然的不利因素,如期完成了合同。

  优势出击,挺进造船强国

  “阿穆尔号”上先进的技术、过硬的质量以及“北船”惊人的工作效率,征服了严谨的俄方船舶专家,俄方又签下两条船的订单,第四艘船也进入商讨阶段。国内专业性媒体《中国水运报》认为“哈尔滨已成为俄罗斯造船基地”。

  据了解,俄罗斯是世界造船大国,造船量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4,同时也是客船需求大国,近年来由于材料涨价,人工费提高等原因,造船成本不断增加,因此俄一些航运公司开始把目光投向了造船实力很强的中国寻求合作。

  而“北船”看准这一商机,主动出击,联系俄方客商。俄方对“北船”进行了一次严格的考查,不仅带来了造船专家、船体检验专家,还带来了卫生检疫专家、环保专家对船内卫生间的尿便处理效果及船舱所用木材、油漆是否无害进行了化验。

  据刘凌青介绍,俄方对船体的机械以及水污染、噪声污染要求很严格,但是对美观的要求并不高,只是要求耐用,比如要求用钢质的座椅、钢质的螺旋桨。而在国内考虑到轻便、耐用及韧性,多采用铜质螺旋桨和塑钢座椅。仅将座椅全部换成钢质的,便使船的总重量增加了一吨,为此设计人员在相关设计上做了细微调整。“阿尔穆号”在质量过硬的基础上又兼顾了美观,尤其是船舱内造型精美的座椅,让俄方工作人员大为惊喜。

  据“北船”经营科科长张耐忠介绍,俄方在看过“阿穆尔号”刚建好的外壳后,便签下了第二艘船的订单,而第一艘船刚刚交付使用,对客船性能、质量、外观极为满意的俄方客户又签下了第3张订单。对第四艘船,俄方希望建造与前三条不同的大型豪华客轮,目前正在设计中。据了解,俄罗斯已有多家公司有意让哈尔滨市为其造船,以用于中俄两岸水上运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