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房山突围“红白黑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09:49 北京日报

  (上接第一版)

  育:228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落户

  不“吃山”,“吃”什么?

  “五谷道场,非油炸,更健康……”2005年底,一条创意独特的方便面广告,跳入亿万电视观众的眼帘。它就是来自房山的“中旺食品”。

  琉璃河镇兴礼村西,一片漂亮的蓝顶厂房坐落在绿色的田野里,不断有满载“五谷道场”的大卡车从厂里驶出。

  参观通道与生产车间用一道透明的玻璃墙完全隔开。车间内,工人们将雪白的面粉倒进机器,两个小时后,一箱箱包装精美的方便面从流水线另一端走下来。

  总投资近18亿元,日产500吨面粉、180万包方便面的“中旺食品”项目,从洽谈到落户房山,从建厂到投产,仅短短5个月时间。该项目全部建成后,产值可达100亿元,可实现税收3亿元,吸纳就业10000人。

  房山区主管工业的副区长高言杰说,“中旺”落户只是房山引进强区的一个缩影,从2004年到今年上半年,房山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228个,中旺食品、首创轮胎、燕京汽车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项目投产,成为继煤炭、建材之后的新的区域经济支柱。

  而就在2002年以前,房山区连一家投资超过亿元的企业都没有。

  传统落后的资源型产业关闭后,房山区开始寻找新的区域经济支撑点。作为京郊人口最多的山区县,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的区县功能定位,房山提出了“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新型工业成为全区经济的最强音。

  房山区确定了石油化工新材料、新型建材、机电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基地。

  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依托燕化优势,发展石油化工下游深加工产品,到2008年,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一期投资9.47亿元的首创子午轮胎,总投资6.6亿元的燕京汽车,投资6亿元的佳晋彩印……在位于良乡的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在窦店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工业项目相继投产。

  短短三年时间,全区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228个,地方工业税收已由2002年的2.7亿元增加到去年的5.1亿,房山人正用现代化的“房山速度”突围“红白黑灰”。

  不破不立,砸碎了“煤”饭碗、“石”饭碗、“泥”饭碗,房山人找到了“油”饭碗、“胶”饭碗、“铁”饭碗……而这些饭碗更大、更新、更持久。

  今天的房山工业已不再是“煤粉飘飞、浓烟漫天”的“吃山”工业;走出大山后的她四处觅食,广纳财源,这块古老的热土正孵化着一个崭新的工业格局。

  转:30000农民抖掉煤粉进车间

  吃惯了山的农民,还能做什么?还会做什么?

  蓝色的工装、洁白的口罩,浑身上下透着干净利落的小伙儿李华龙,去年这个时候每天还在佛子庄乡陈家台村的煤窝子里摸爬滚打。现在,他是北一良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刨工,每月工资1100多元。

  去年底,区工业局组织中旺集团、天鸿顺鸭业有限公司、北一良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十家企业,一次向农民提供了1217个就业岗位,通过用工单位发布招工简章,由有关乡镇组织农民报名,有401名煤矿转岗人员分别申报10家单位。在去年12月16日举办的第一期房山区关闭煤矿乡镇富余劳动力就业招聘会上,当场就有169人被用工单位录取。李华龙就是通过那次招聘会找到了现在的工作。

  房山区直接从事资源型产业的农民达四万多人,矿山关闭后,“资源型农民”的产业转移问题成为房山区的首要工作。区委、区政府整合全区培训资源,加大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为他们提供信息、就业、跟踪一条龙服务。到目前,全区有近3万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目前,房山境内有6个市级农民就业产业基地,主要发展都市型工业,作为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重要载体。

  同时,关闭矿山后的山区也诞生了一些新兴的替代产业。

  乌黑的出煤巷道,头顶矿灯的挖煤工,运出的却是一筐筐白嫩水灵的蘑菇。大安山乡宝地洼村的赵成荣当了20来年的矿工,还是这座山,还是这条巷道,往日里头顶矿灯、满脸煤粉的赵成荣,今天成了全乡有名的种菇能手,今年以来,老赵负责的巷道已经长出了1万公斤蘑菇。

  去年5月,大安山乡举办第一期巷道蘑菇种植培训班,赵成荣头一个报了名。和他一样,参加培训班的30名农民全是过去的煤矿工人。

  巷道恒温保湿,冬暖夏凉,常年在10摄氏度左右,非常适宜蘑菇生长。眼下,全乡12条巷道种蘑菇,种植、运输、销售……300名农民参与其中。乡党委书记路建华介绍,大安山共有93条巷道,其中安全、可利用的有60条,乡政府准备用3年时间,把这些巷道全部利用起来,种植食用菌、反季节蔬菜、花卉等,由此可带动2000农民就业,形成煤矿关闭后的替代产业,带动农民致富。

  在史家营乡,山上依托自然资源发展民俗旅游,一些过去的煤老板走进良乡发展商贸业,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南窖乡扩大名品种植面积,开发了千亩板栗园和久久桃王基地;蒲洼乡扩大中华蜂养殖;佛子庄乡、河北镇利用山场发展柴鸡养殖;金鸡台村投资3300万元与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合作开发高科技辐照大功率加速器项目已完成基础建设;投资2900万元,利用平原乡镇废弃砖厂进行封闭式环保洁净型煤加工项目正加紧实施。

  替代产业的发展,为全区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新路。

  产业转型带给农民的不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带来了观念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李华龙说:“变成‘蓝领’后,再不用晴天一身黑煤粉,雨天一身黑煤泥了。干净的工作环境,也让我自己干净起来。同时更加注意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了。”

  纳入现代工业怀抱中的新型农民,正以新的思维方式,走向新生活。

  突围“红白黑灰”,对房山区来说,无疑是一次产业革命,革掉的是传统落后的资源型产业模式,新生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友好型产业。

  采访中,我们时时为这片大山鼓荡着的活力震撼。探根求源,力自何方?区委书记聂玉藻一语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区县功能定位,让房山区找到了产业突围的方向。

  RJ185RJ025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