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中国少壮派大学校长崭露头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11:46 新华网 | |||||||||
新华网上海7月17日电 (记者 许林贵 吴晶 孙丽萍) 钟志华,43岁上任湖南大学校长;钱旭红,42岁上任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郝平,46岁上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近两年来,十多位正处于当打之年的学者被任命为中国知名高校的“掌门人”。 在此间进行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这些年轻校长集体亮相。他们思维敏锐,敢于质疑,能用英语与外国校长辩论,还不时抛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和看法。
“要创新,就要坚决反对人才‘格式化’。”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直言,中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把人“格式化”了,使得学生个性不突出,扼杀了他们的创新潜能。 “我正在尝试做的,就是唤醒我的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潜能。”这位在生物有机化学界颇有成就的年轻教授说,他通常用极端反例来反驳那些通常只照搬课本不动脑思考的学生,逼着他们开动脑筋。“经过一年的训练,我带的博士生基本上就能恢复独立思考的能力了。”与一直留在上海的钱旭红相比,今年刚满50岁的周绪红走的是“西进”路线。2002年,他由地处中部的湖南大学副校长晋升长安大学校长。今年,他又从西安调往更加西部的甘肃,成为老牌名校兰州大学的年轻校长。在新闻发布会上,面对镁光灯和二三十名记者,理工科出身的建筑工程专家周绪红谈吐自如,向媒体娓娓道来他的“西部大战略”。 “虽然大多数人都觉得西部条件差,但我觉得西部在科研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尤其在高原冻土研究、沙漠研究、能源开发等方面。”他说,就是看中了这一点,不久前他才决定调拨资金在兰大建立全国高校内独一无二的大气观察站。 有观察家认为,中国大学正在经历全方位创新和国际化的变革。一批年轻干练、学术有成且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少壮派”校长将有助于改革的推进。敢于让年轻人挑重担,也显示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魄力。 剑桥大学副校长伊安·莱斯利说,中国的高校近年来变化相当大,必须要有精力充沛的人来担任校长,以便处理大大小小的各类事务。 在中国此番“换少帅”的大学中,虽以理工科背景的学校为主,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文科学校与老牌综合型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目前就分别由47岁的郝平和46岁的崔希亮“掌舵”。 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郝平说,他正忙于帮助素有“外交官摇篮”之称的北外建立三个中心:世界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海外汉语研究中心、外语教学研究中心,以全新的理念整合各院系资源。“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将是人文科学进行‘创新’的出路。” 做了十年校长的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名誉校长罗德里克·佛雷泽看到中国居然有那么多年轻校长,他感到“很吃惊”,但他表示,一名出色校长的特质在于:有诚信,会用人,善管理,有眼界,并充满活力,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 “只有具备了这些特质,学校才能有无限的发展潜能。”佛雷泽说,“我希望中国年轻的校长们能成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