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好耳朵怎样捕捉天籁之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14:56 海峡网-厦门晚报

  世界合唱比赛

  听不懂全部歌词,合唱比赛评委说不影响解读“和谐之美”

  

好耳朵怎样捕捉天籁之音

  南非吉尼斯学院合唱团的表演赢得了热烈持久的掌声。刘东华 摄

  

好耳朵怎样捕捉天籁之音

  中国评委、著名合唱和歌剧指挥家王秀峰解读“和谐之美”。 黄晓珍 摄

  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的大舞台上,聚集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百支合唱团,他们代表的文化背景、语言风俗和表演风格各不相同,不少团队使用的甚至是很少有人能听得懂的语言。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专家究竟如何评判这些团队的演唱水平?

  昨天,莲花影剧院赛点惟一的中国评委、著名合唱和歌剧指挥家王秀峰,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为合唱的“和谐之美”进行了一一解读。

  只能从总的艺术标准来衡量

  “当世界合唱节的评委其实很难,不同国家团队演唱的作品大多不是大家共知的经典,加上彼此语言不通,评委没办法完全听懂歌词,这确实会给评分带来很大困难。”王秀峰坦言,但音乐毕竟有共通之处,合唱作为一种艺术必须要和谐。

  比如,发声的方法、吐字,以及音乐表现方面有很多具体的东西,都需要大家高度一致才能做到和谐。在这一点上,不管外国人中国人,不管是民歌还是宗教歌曲,这个要求都是一样的。再就是音准、节奏,如果跑调了,音不准了,都是可以听出来的。

  另外,就是合唱团的音质如何,有的合唱团比较业余,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和学习,唱出来的声音非常干。有的合唱团相当多的团员都学过声乐,唱出来肯定好听。

  还有作品的表现力。音乐本身是一种抽象的东西,特别是合唱作品,能否把作品的内涵表现出来,专家们是可以听出来的。比如,表现的是夜晚,要让人听起来很安静;表现一种欢快情绪,要看声音能否达到那种热烈程度。总之,作为国际性合唱比赛的评委,只能从合唱艺术的总的标准要求来衡量参赛队伍。

  外国团音准普遍好于中国团

  听了一天的比赛,王秀峰最大的感觉就是,参加混声青年组的绝大多数合唱团都是业余的。

  混声合唱组中,很难有创新,大部分是传统的合唱。不过,在参赛队伍中,也有令观众耳目一新的表现手法。比如,集美大学合唱团,唱的是一首黑人灵歌,算是比较难的一首曲目,运用了一些现代表现手法。

  “一天下来,坦白地说,真正训练有素、高水平的合唱团不多,而为了比赛,集中半年或一年时间拼命练习参赛曲目的团队不少。艺术要靠一点点的积累,靠抢时间练出来,评委们可以听得出来。”

  王秀峰说,一般在合唱团人员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至少要磨合两三年,而且要积累很多作品。比赛期间要唱4首歌,从上届韩国比赛至今有两年时间,如果那时起就开始准备4首歌是不行的。世界上一些高水平的合唱团一年就要唱100首作品。合唱团队积累的东西越多,拿出来比赛的水平就越高。为比赛而唱,我们是听得出来的,它的艺术底蕴并不扎实。

  今天中国团和外国团都有跑调现象,有的甚至高出了半个音。不过,总体看外国团的音准普遍要好于中国团。中国的合唱团队普遍缺乏专业的、高水平的指挥。指挥的质量就是合唱队的质量。记者 卢士阳

  链接:

  "哥哥姐姐把大草原都唱出来了"

  "我们将用歌声表达感谢"

  花絮:47人代表11个民族

  花絮:赛前忙着学汉语

  花絮:走到哪都想拍照

  (来源:厦门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