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大风险源”来源在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02:24 京华时报

  国家环保总局11日公布了“全国化工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大排查”结果:总投资近10152亿元的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由环保总局直接调查的20个国家级重点化工石化项目中,2003年7月以后的新建项目占绝大多数,无一不存在安全隐患。

  是对化工石化项目的危险性了解太少?我国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大化工时代,比
发达国家晚了15—20年。前车有鉴,不可能认识不到这柄双刃剑的另一面。

  是产业指导出了纰漏?几年前,中央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003年9月1日起,我国又实施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已有的法律法规,足可防范大多数风险源。

  是这些隐患太具隐蔽性?从排查出的问题看,距人口密集区方圆不到5公里,距饮用水源保护区仅仅10公里,还有处于自然保护区附近的、挨着水库的……

  这么多“重大风险源”是怎么造成的?始作俑者,恐怕仍然是“以GDP论英雄”。由于尚未形成有效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制度,其约束力仍然较弱。一些地方仍看重“任上出政绩”。于是对GDP贡献率很高的化工石化产业,就成为首选。

  挑战政策底线的低风险甚至是零风险成本,恐怕也是产生“重大风险源”的重要因素。人们从未看到过因产业布局失当而被问责的政府部门或官员,多见的倒是木已成舟后“辉煌”的经济指标。此次,虽然国家环保总局点名曝光了那么多重大风险源,但一句“搬迁成本太大,只能采取一些被动的补救措施”,足见其有心无力。

  再有,不够完善的决策程序,似也使“重大风险源”难以被阻止。吃着地方财政饭的环保部门,谁敢违抗地方的“长官意志”?组织环评时还不是把环境风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重大规划由地方政府审批,项目环评由国家部门审核,这种错位的机制,使得风险项目在未能得到环评介入时就可能匆匆上马。

  看来,“重大风险源”的来源,说到底在于不能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彻底清除这些“重点风险源”,任重道远。

  摘编自《人民日报》7月14日文/吴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