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没有创造性 谈何去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05:59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谢湘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中外校长论坛上引用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话——目前这种应试教育的体制,是先把青年学生的创造性扼杀完了,然后又要他们去创新,那怎么创造得出来呢?

  大学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培养人,本次论坛的主题又是“大学创新与服务”,如何创造让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自然是校长们讨论最热烈的话题。

  “培养创新型人才应该是一个系列工程,大学不过是中间的一个阶段。因此基础教育与大学人才培养是怎样的关系、目前我们基础教育的现状对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将产生怎样的影响,需要我们很好地思考。”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湘溶发言说。

  四川农业大学校长文心田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就像邓小平所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要从娃娃抓起。不从基础教育抓起,到了大学再来说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晚了!”

  安徽大学校长黄德宽是个一个社会科学研究者,他在发言中提出,“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如果不从制度层面上作深层次的研讨和交流,是难以深入的”。他认为,长期以来,中国无论是大学校长,还是青年学生,都没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与过去政府对大学的管理方式直接有关,教育管理部门、教育者本身都是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产生的,大学的独立性、学术的独立性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没有制度的改革,就束缚了思想的创新、观念的创新。他以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为例,“长期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失去了应有的品格,只是政府现有政策的注释,而缺乏应有的批判精神,如此一来,怎么可能指望理论创新出让人信服的成果呢?”

  “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如果只谈技术方法,而不谈体制、制度、文化环境,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福州大学校长吴福生曾是

清华大学教务长,在任清华教务长的8年间,他做过一系列探索性的、卓有成效的改革。“现在社会对人才需求是一个面的概念,可是我们的人才管理体制却还是一条一条的线,教育部门、人事部门、劳动部门,各有一定的权力,各有各的政策规定,很难协调统一,从某种程度也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提出:“大学生实习没有地方可去,想到这个问题就头痛!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有积极支持的态度!”

  论坛上,校长们纷纷强调大学文化环境建设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而形式主义的做法、急功近利的心态都会影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重要的工作不只是在于批判,而在于建设。这次论坛,许多校长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有人认为,中国的高考是个死结,无人能解。但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提出,“能否将按分录取改为按分数段录取”;中科大校长朱清时也提出了他的改革建议。针对中国学生完全按照老师制定的方案、思路进行被动实习的做法,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做的演讲“主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之一”,从理论到方法都给人以新的启发。

  本报上海7月17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