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滥用抗生素成患儿“病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08:09 潇湘晨报

  

滥用抗生素成患儿“病灶”

  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和杀灭人体正常菌群的危害性,很容易潜在地损害儿童并未发育成熟的身体器官。(资料图片)

  长沙市民谢先生的孩子患上感冒,治疗三天就用了800多元的抗生素;市民瞿先生的
儿子今年才4岁,而一感冒家人就给服用抗生素。抗生素几乎已成孩子们生病后的“家常便饭”。6月30日,在上海召开的第15届世界药理学大会儿科药理国际会议指出,中国儿童抗生素滥用最厉害。

  会议公布的资料显示,在儿童药物性肾损害中,大约有40%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在给儿童使用抗生素时,医生和家长都应该慎重。”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李云说,暑假已来临,家长在保证孩子意外伤害降到最低的同时,更不能忽视抗生素药物的滥用对孩子身心的伤害。

  现状:滥用抗生素情况增加

  抗生素因抗菌作用为人的寿命延长做出了贡献,它的功用被所有人认可的同时,安全隐患却常常被忽视。“滥用”随之而来。

  长沙市某政府机关谢先生8岁的儿子患上感冒,三天治疗后结账时谢先生发现,光是抗生素就用了800多元。“过去我们小的时候,感冒什么的,上医院也就是打两针就完事,或者干脆吃中药。”谢先生疑惑不已,现在怎么就只知道用抗生素?

  在医院大量对儿童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家长私自给儿童服用抗生素的情况并不鲜见。一瞿姓家长说,他的孩子只有4岁,但经常感冒发烧,现在家人只要一听到孩子咳嗽,就会给孩子服用小剂量的抗生素。“几乎每个月都要吃三次以上,每次要服2到3天。现在还要常换品种。”瞿先生说。

  上述这两例情况其实发生在许许多多孩子的身上。记者通过长沙市某幼儿园老师了解到,今年以来,幼儿园内某班30名孩子中的18名已有3次(每次连服两天)服用抗生素的经历,3人有过5次(每次连服两天)服用抗生素的经历。孩子感冒、发热后,家长自行乱买药让其服用,成为普遍现象。

  危害: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

  与成人疾病相比,儿童的呼吸系统疾病等儿科感染性疾病更多。在中药味苦与见效速度稍慢等条件制约下,儿童使用抗生素的机会和频率也就更多。

  在使用抗生素上,不少家长也存在误区。省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宋国才表示,现在的一些家长根本分不清“窄谱”抗菌药与“广谱”抗菌药,分明只要用“窄谱”的,家长却用“广谱”,给孩子的身体造成无形的伤害。

  “在孩子身上过度使用抗生素,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儿童身体里面细菌耐药率增高;最恶劣的影响是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的破坏,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进而引起二重感染。”省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何学华介绍说,细菌也是生命体,在抵抗抗生素的杀灭作用时,会产生耐药性。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抗生素频繁刺激细菌,使细菌迅速耐药。长此下去,抗生素将越来越失效。

  何学华还提醒,抗生素对孩子的肝脏功能有副作用,由于儿童身体内的各种器官发育还不成熟,而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和杀灭人体正常菌群的危害性,很容易损害或者潜在地损害儿童的身体器官,例如许多抗生素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滥用抗生素易造成肝脏功能的损害。

  对策:五种方式严控抗生素

  医学研究资料已证明,抗生素滥用对人体可能直接产生的危害甚大:红霉素滥用可能对肠胃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反应;青霉素滥用可能产生过敏性休克;庆大霉素滥用,可能导致耳聋;此外,滥用将导致皮疹、低热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容易造成儿童的耳聋和肾损害;氯霉素则可导致骨髓抑制和儿童灰色综合征。

  “药品不良反应是医学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用药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的,不是由审批不严、药品的质量造成的。因此,一些医生存在‘合法不合理’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就全靠医生医德和自律约束。”省第二人民医院一位医生指出。

  “特别是儿童这个群体,他们在各个方面发育还不成熟,对细菌病毒以及对药物的耐受力很脆弱。”宋国才认为,应用五种方式严控抗生素的使用。

  1.能用“窄谱”就不要使用“广谱”抗菌药。2.用口服要是能解决就不要打针。3.用肌肉注射能解决的就不要用静脉滴注。4.用一种抗生素能解决的就不要用两种。5.能用普通抗生素的就不要用高级的抗生素。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时,要严格按照剂量,家长或是医生千万不要为了让孩子的病好得快些,擅自加大剂量,否则对孩子的身体会更加有害。

  本报记者 岳 瑾 实习生 周 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