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文革末年广州白云宾馆工作人员口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09:38 南方新闻网

  讲述背景

  1972年,为扩大对外贸易,适应交易会的需要,中央决定在广州兴建白云宾馆。1976年年初,投资2000万的白云宾馆基本完工。楼高120米,共34层(包括地下室一层),拥有客房718间,为当时中国的第一高楼。1976年6月1日,白云宾馆正式开业。

  接待外宾“几不准”

  不准收小费、不准和外国人交朋友、不准和客人外出、不准接受客人的礼物,如果客人一定要送给你,你就要把礼物上交等。

  讲述人

  冯惠娟,50岁,原在客房部,现在宾客服务部。

  贾广建,49岁,现任白云宾馆副总经理,1976年做司炉工。

  招少霞,49岁,当年在餐厅,现在是总经理办公室的文员。

  谭妙榕,50岁,现任财务部主管,1976年在餐饮部工作。

  王志,50岁,从1976年开始在工程部工作至今。

  张志勇,50岁,当年的司炉工,现任员工事务部副经理。

  开业前先实习

  贾广建:白云宾馆从1972年开始立项,当时广州的大宾馆只有流花、东方、广州这几家。1974年至1976年,广州市服务局先后分三批,为正在筹备中的白云宾馆招募了500多名青年男女。这些人有的是当年留城的高中毕业生、有的是知青从农场回城、有的是部队转业。

  谭妙榕:我是1973年的高中毕业生,当时很幸运地留在城里,没有下乡,在家里等待分配。第二年4月,广州市服务局发来了通知,让我11日到白云宾馆报到。我当时不想去的,我想去工厂,不想做服务员。我回学校申请去工厂未果,所以晚了一天才去报到。

  贾广建:那个年代,招工时不考试,只是政审。查你家里的历史档案,出身成分。高中毕业后,档案都是放在某个地方,某一天就接到通知,告诉你分配到了哪里。

  冯惠娟:我当时在增城农村“上山下乡”,接到上级通知,被调回广州到白云宾馆工作。

  贾广建:我是1975年12月招进来的。那时候白云宾馆建得差不多了,我们被分配到广州市的各个单位去实习。我被留在市服务局打杂,领导问我想要做前线还是后勤,我说后勤。“那好,你去做总务吧。”我都不知道总务是做什么的,就被分到白云宾馆去当司炉工,做了张经理(张志勇)的徒弟。

  谭妙榕:我被分去搞冷饮,送到北京路的太平馆冰室和沿江路的“的彩冰室”去学习制作冷饮的技术。这两间店都是当年广州市服务局管辖的最有名的冰室。

  王志:我们有10个男的,都分在工程部,被称为“十兄弟”。我分到越秀水电局去做水电工,跟着师傅周围跑,哪里有安装就到哪里。

  爬楼梯搬家具

  谭妙榕:一直在外面实习了两年,到了1976年年头,(周)总理逝世那阵,(白云宾馆)把我们全部召回来了。(地面)33层的白云宾馆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建筑,人人向往。实习时候表现不好的不能进来。和我一起实习的一个男孩子因为跟冰室里的人赌博,就不能来白云宾馆工作。我们当时都是二十出头的青年,领导一开会,就告诫我们,要好好工作,不能谈恋爱。

  宾馆正式开业前,周围的绿化没搞好,还是一片黄泥地,上班的时候经过那片黄泥地,踩得满脚泥,还要抖干净了才能够进。

  楼虽然建好了,家具还没有进来。我们这些年轻人就承担了搬家具的工作。9台电梯虽然装好了,但是为了保护电梯不受损害,我们就爬楼梯一层一层地往上搬家具。

  王志:这些家具都是用当时最好的水曲柳木材做成的,很重。

  张志勇:有一次我把一张床架一直搬到17楼,再换别人搬。我们这些十八二十岁的年轻人,没有什么计较的,也没有人喊累。反而做得很开心。

  贾广建:白云宾馆的设施,是那个年代广州最好的。700多房间由单人间、双人间和套房组成,每个房间装电话,浴室装浴缸,还有中央空调。

  谭妙榕:28层有个总统套房,不是服务那个楼层的工作人员都不能去。开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时,我们筹备小组的成员向当时领导(白云宾馆革委会主任)提出想去参观,主任真的带我们去了。当时真是觉得那个房间好豪华啊,有好多间房(文件记载,白云宾馆当时共有一套七套间、一套五套间、一套四套间和一套三套间,全部集中在27、28层)。其他的房间都是水磨石的地板,就是那些房间是木地板的,有的地上还铺了地毯,墙上也挂了很多画。

  张志勇:我们当时有一点比东方宾馆、广州宾馆先进,他们的锅炉都是烧煤,我们一开始就烧油。宾馆后面有一个很大的油池。那段时间广州用油紧张,我们还开着大卡车到石油公司跑油,跑到了就装在桶里,运回来,再一桶桶卸。整个过程都是自己搬运。

  招少霞:是啊,那段时间工作就是有热情!我们在餐厅加班加点,做完早餐做中餐、晚餐,晚上加班太晚了,就睡在餐厅里。

  谭妙榕:地板打蜡本来不关我们的事,但是下了班,个个都留下来,跪在地上一干就是一个通宵,不睡觉。那时白云宾馆周围都是菜地,后面就是“淘金坑”(贾广建补充道:乱葬岗),只有一路公共汽车经过,但是晚上8点半就停开了。虽然我们都是广州人,但我们经常睡在宾馆的工作人员房间里,休息日才回一次家。

  贾广建:所以他们(指着谭妙榕、招少霞和王志)都是“违反纪律”,和宾馆同事拍拖结婚的。呵呵。

  接待外宾“九不准”

  谭妙榕:宾馆正式开业前,有三四个月时间试业,接待了几个国内的会议团,都是市委市政府安排的。

  贾广建:1976年6月1日,白云宾馆正式开业。当天我们没有搞庆祝活动,就这么静悄悄地开业了。

  谭妙榕:是啊,连串鞭炮都没有放。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们才买了一串好长的鞭炮,从楼上挂下来,好好地放了一下。

  白云宾馆是涉外宾馆,一般人不能够随便进出的,门口还有解放军在站岗,出入都要登记。

  王志:我们在白云宾馆工作,亲戚朋友们都很羡慕。那时候出入登记,只有熟人才能带进来。

  谭妙榕:接待外宾规矩也多,服务员有“九不准”:不准收小费、不准和外国人交朋友、不准和客人外出、不准接受客人的礼物,如果客人一定要送给你,你就要把礼物上交等。为了接待全国各地的来宾,还要求我们大家都说普通话。

  冯惠娟:我们服务员都是穿着白衬衫、蓝裤子、“熊猫鞋”(一种黑色绒面的布鞋),扎着两条长辫子。也不要求化妆。

  贾广建:当时个个都青春阳光,不化妆也很好看啊。

  冯惠娟:那时候在客房部,基本的日常用品都能够满足,24小时供应热水,床单每天一换。每天我们都用热水瓶冲一壶开水到客人的房间。虽然不懂外语,但我们服务起来很热情。后来就不断通过各种方法学习,如电台广播课程、业务夜校、电视课程等。

  谭妙榕:1976年10月份,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白云宾馆召开,客人每顿饭的餐标是五毛钱。当时我们一个月工资也才29块5毛,一顿饭五毛钱是很高的标准了。

  招少霞:那时候最好的鱼就是魭鱼了,接下来就是鲮鱼和大头鱼,不像现在有鱼翅鲍鱼!10月份交易会开幕,广州市政府请所有住在白云宾馆里的外国客商吃了一顿晚饭。我们在煮好的汤里放一点点燕窝,那已经是最好的菜了。这顿饭还开了茅台酒,当时的茅台酒是8元钱一瓶。

  设计方案差点惹祸

  根据当时建筑界流行观点,水平线条代表“资本主义”

  讲述人·林兆璋

  广东顺德人,生于1938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白云宾馆建筑设计师之一。

  特约审稿:黄穗生,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处处长

  (旁白:上个世纪70年代,白云宾馆的多位主要设计者——莫伯治、吴威亮、林兆璋、陈伟廉、郑昭等,而今或已驾鹤西去,或卧病多年。只有68岁的林兆璋,现在仍活跃于国内外建筑设计界。)

  “臭老九”重新获起用

  林兆璋:1962年,我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毕业,1965年协助莫伯治老师设计过广州宾馆。“文革”开始,知识分子成了一钱不值的“臭老九”,全部靠边站。我也不例外。(苦笑)

  1971年,我在广州郊区搞测量,莫老也在那。突然有一天,领导告诉我“任务来了”!这样,我从测量队出来,进了广州市革委会召集组建的白云宾馆设计小组。

  设计小组成员,大多被下放到干校劳动过。被压抑了这么多年,一听说有机会锻炼啦,大家都感觉像是被“解放”出来的。

  莫老担任白云宾馆的总设计师。我负责绘图,一个月61块5毛钱的工资,这已经让我非常满足了!

  我们几个“臭老九”能够被起用,多亏了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林西。他还特意派了一辆车给我们设计小组使用。不过,我们没有一个人敢坐那辆车,大家都骑着单车在工地上跑来跑去。

  副市长做幕后支持

  林西在“文革”初期也被打倒,当时刚恢复工作不久。我一直认为,林西对白云宾馆的贡献是最大的。如果用乐队的组合来形容当时的情形:我们几个是弹钢琴的,莫老是拉小提琴,而林西是整个乐队的指挥。

  白云宾馆的设计方案很快出来了。方案里有很多创新的地方,其中一个就是宾馆的外观设计采用水平线条。这主要是考虑高层建筑外墙和窗户挡雨排水的需要。方案报到市革委会,异议很大。有人指责说:水平线条代表的是资本主义,竖直线条才是代表社会主义。

  现在听起来,这种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但在当时却是建筑界的“流行观点”。我们原来的设计方案中,宾馆休息厅的玻璃是用向日葵的图案。没想到有人向上面反映说,这种图案是

国民党党徽。我们赶紧把它改掉了。

  林西却很支持我们采用水平线条的设计方案。他原样不动地把设计方案上报给省革委会。结果,方案没做多大的改动就通过了。

  建设中没砍一棵树

  白云宾馆的选址是林西定的,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环市路已经在建了。当时那个地方十分荒凉。

  莫老有一句名言:没有自然界配合的建筑,起码不是一个完美的建筑。白云宾馆的设计,就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

  莫老为了保留选址中的一座小山丘,特意将白云宾馆后退,距离道路200多米。山丘的土壤大树,也保留下来,成为宾馆内的自然景观。宾馆的中庭,利用原有的三棵古榕树,再通过瀑布、景石、水池,形成了一个典雅的空间。用建筑来迁就树木,这是很超前、也很有远见的思路。

  宾馆的主楼高33层,这主要考虑到广交会期间接待外宾的需求。我们是按照“500个房间,1000张床位”的标准来设计建造的。

  1976年白云宾馆建成,引来了北京、上海一大批建筑界的人来参观。看到这个中国大陆“

第一高楼”,那个嫉妒啊!北京、上海名建筑师还申请要来广东工作呢(笑)!

  白云宾馆是岭南派风格融入现代建筑的一个典范。它的设计,在当时是走在全国的最前面,也得到同行的公认。现在看来,它仍然显得很新潮、很现代化。可以这么说,最有特点的东西就是最现代化的东西,与众不同,就永远无所谓过时、不过时的问题。

  特约审稿:黄穗生,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处处长

  记录人:本报记者 王瑾 许黎娜 实习生 张以瑾  (

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