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首席评论:从城市开放视角看“哥德堡”号归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14:40 金羊网-羊城晚报

  □钱克锦

  1745年9月,瑞典东印度的商船“哥德堡号”第三次从广州满载茶叶、丝绸和瓷器等货物返回哥德堡市,即将抵达家门口时不幸触礁沉没。261年后的今天,模仿这艘船只重建的“哥德堡III号”又沿着“哥德堡号”的航线,重回历经沧桑、正努力走向国际一流的广州港。

  跨越二百多年,行程几万里,“哥德堡”重返广州,这是个“富有想象力”的“复古”活动。瑞典为此招募大量志愿者,耗费大量金钱和时间,重建这艘“文物船”,瑞典国王也会同一些政府官员在此期间访华;而中国方面,仅广州市就投入3亿多元资金,在“哥德堡”在广州期间,要举行为期一个月的各种庆祝活动。

  双方如此重视,花费如此之多,收到藉此表达中瑞友谊、回顾过去的光荣、促进未来经贸交流、给参与活动的各方带来利益和知名度等效果自然不令人意外。不过除此之外,“哥德堡”重返广州,还给人们重新认识广州历史、认识广州的未来提供了一个契机。

  “哥德堡”的归来,让更多人意识到,历史上的广州,不仅仅是承载岭南文化的“中国第一重镇”,而且也是一座具有面朝大海气魄的城市,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文化,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国际上先进的港口。

  在让人想起光荣的同时,“哥德堡”号还能提醒人们记起一段沧桑的岁月。当年它来到黄埔港时,广州还是个充满活力的贸易港口。但也正是在这前后,历史在这里留下重重一笔:1757年,也就是“哥德堡”沉没十多年后,清朝专制的统治者出于自大而又脆弱的心理,一方面既不愿去了解世界潮流,又不敢让自己的臣民和外面交往,在挡不住人类交往需要的情况下,把广州定为唯一可以和外人交通的港。这种背景下,广州港表面繁荣虽然延续了几十年,但贸易垄断的地位却让它失去真正的商业竞争力,越来越依靠官员的行政手段。与此同时,封闭使本已专制闭塞的中国和自由开放的西方之间的差距迅速拉大,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有着悠久海洋文化的广州港所见证的,除了各种各样外商的进出,还有殖民者通过这里对古老中国的入侵———正如沉没的“哥德堡”一样,广州曾有的辉煌消失于海水之中,让它经历这段惨痛的不是礁石,而是专制制度、腐败的官僚、失落的商业文明和殖民者的趁虚而入。

  对辉煌的记忆和惨痛经历的反思,也将促进广州重振“国际港口”的梦想。新旧“哥德堡”往返广州之间,世间已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地球村”、“全球化”、“国际先进”几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地处中国南端的广州,也一直以领先全国、走向国际为目标。“哥德堡”的到来,正给广州实现这个目标注入了一些来自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底气。

  这些,或许正是人们在尽情庆祝、借机发财之余,可以从“哥德堡”号“复活”归来中所能得到的另外一些收获。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