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7月18日晚间要闻(国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18:27 新华网

  

7月18日晚间要闻(国内)

  上半年我国经济呈加速增长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反弹和扩张,成为投资增长过快的“中坚”。有色金属、纺织、汽车等行业的投资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全面加快。

  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以我国工业化的支柱产业钢铁行业为例,在2003年以来新增的炼钢产能中,经核准的项目产能不足20%。也就是说,八成以上新增产能违规。

  产能过剩作为宏观调控的矛头所指,一些地方和企业却如此“勇往直前”,不能不让人们思考这轮投资“顶风上”的真正原因。

  

7月18日晚间要闻(国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作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刘广铭摄

  7月18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在南宁召开2006届广西选调生代表以及清华大学到广西挂职锻炼的青年教师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出席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他亲切勉励广大选调生和挂职干部,立足基层,加强实践,增强才干,积极投身广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努力为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建功立业。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要求享有公正的社会福利、完善的社会保障、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参与公共管理的愿望日益增强。为适应这些变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公共管理创新。政府近年来把公共管理创新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建立服务型公共管理体制,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目前,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公共行政体制为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公共管理创新,并正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这项工作:第一,重塑政府施政理念。第二,推进公共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 第三,推进公共管理方式创新。第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7月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清理拖欠工程款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讲话。曾培炎指出,现在距离实现清欠预定目标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各地方、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切实做到思想不松懈,措施不松动,工作不松劲,加快建设防范拖欠工程款的长效机制,确保在年底前完成国务院确定的三年清欠任务。

  曾培炎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从2004年到2006年,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是本届政府的一项重点任务。

  曾培炎提出三条要求。一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巩固清欠成果。二是加快建设防范拖欠工程款的长效机制。三是切实落实地方责任,加强部门间组织协调。

  

7月18日晚间要闻(国内)

  7月18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指出,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既是党和人民赋予环保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贯彻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总体思路的一项实际行动。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必须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和保障农产品安全为目的,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监测为基础,以控制生产和生活污染源为重点,以依法监督管理为手段,加强宣传教育与国际合作,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示范,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

  随着主汛期的到来,各地防灾减灾任务繁重。为进一步提高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急反应能力,更好地落实防灾预案、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等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制度,7月17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汛期值班工作确保信息畅通的紧急通知》。

  《通知》规定,汛期,部值班室和部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实施24小时双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各地质灾害应急反应机构,均应建立健全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及领导带班制度,重要岗位实行主副班制度。在暑期轮休期间,要确保足够的应急力量,随时启动应急预案。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建设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现有城乡建筑面积400多亿平方米,95%左右都是高耗能建筑。

  仇保兴介绍,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到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7.5%,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相同气候地区发达国家的2至3倍。

  他还说,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还将新增约300亿平方米,如果不采取有力的节能措施,每年建筑用能将消耗1.2万亿度电和4.1亿吨标准煤,几乎是目前全国建筑能耗的3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