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雏鹭好斗 专家说最好把它们隔开来喂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01:49 都市快报

  事件回顾

  永嘉乌牛镇杨家山村,这个和十多万只夜鹭朝夕相伴了5年多的小村,这阵子正在为几十只小夜鹭担心不已。

  7月1日,600多只小夜鹭遭到偷猎,在村主任黄长春的组织下,村民们轮流上山守夜
一个星期,终于逮住偷鸟贼,救下了600多只小夜鹭。

  可惜的是,救下来的当天,就有100多只小夜鹭没能挺过去。小夜鹭太小,现在还没有生存能力,村民只好腾出废弃学校的房间,把它们养起来,还到集市上买来小鱼、泥鳅来喂它们。可没过多久,小夜鹭只剩下100只不到了。

  为了救小夜鹭,杭州小动物保护协会来了,温州林业局野生动物救治中心的鸟类专家来了,绿眼睛环保志愿者也来到了杨家山村,为喂养小夜鹭提供帮助。

  “今天数了一下,只有七八十只小夜鹭存活着。”昨天,负责照顾雏鹭的黄建兴声音很低沉。

  黄建兴说,每次看到一只小夜鹭合上眼睛,村民们的心都很难过。

  这和前些天的台风有着很大的关系。小夜鹭被暂时安置在一所废弃的学校教室里,条件非常简陋。

  尽管在台风到来前,村民们在教室里拉了一张大网,以防房顶的瓦片掉落砸伤小夜鹭,可还是没考虑到连日的大雨从缝隙中灌落下来,直接浇在了小夜鹭的身上。

  “我们没想到小夜鹭都是死脑筋,不知道躲雨,就呆呆地淋着。而且它们喜欢扎堆,一大堆挤在一起淋雨。”这次台风就淋坏了20多只雏鹭,这些雏鹭呼吸越来越弱,到最后便没有了呼吸,黄建兴为此非常自责。

  好斗的习性也让不少小夜鹭遇害

  村民们和绿眼睛环保志愿者都想尽办法地照顾着夜鹭,一天换三次水,台风后市场上卖鱼的骤减,村民只能多跑几个市场,买够小夜鹭当天食用的鱼和泥鳅,走两个小时的山路挑上山。

  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夜鹭生性好斗,体质虚弱的在扎堆中会被身体强壮的夜鹭踩伤或者挤压窒息而死,再或者体形稍大的雏鹭挑起一场斗争,处于劣势的雏鹭,还会遭到一群雏鹭的集体啄咬攻击。

  “甚至还有的雏鹭张开大嘴,一口把另一只雏鹭的头吞进去。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那只雏鹭就会在强者的口中窒息而死。”黄建兴觉得雏鹭间的争斗是残酷而血腥的,这种争斗已经使得很多的雏鹭毙命,他们只能尽量提供充足的食物来减少这种可怕的争斗。13天以来,光是花在雏鹭口粮上的钱就已经超过7000元了。

  剩下的雏鹭不久可以放飞了

  绿眼睛环保志愿者在山上巡逻的时候,曾经发现了6个被丢弃的箩筐,里面竟然是乌压压的雏鹭,死了的雏鹭———是偷猎者干的!

  志愿者只能更用心地喂养小夜鹭,半个月前雏鹭的体重才只有三四两,现在强壮点的都长到1斤多了。

  一名小志愿者说:“差不多快到放飞的时机了,虽然只剩下几十只小夜鹭,它们还是幸运的,有杨家山村民的保护,这里的鸟事将越来越盛。”

  看新闻长见识

  夜鹭的“夜”字有什么说法 为什么鸟妈妈没来认领

  杭州野生动物园动管部许经理说,夜鹭属于浙江省一般保护种类,中等体形,一般成年夜鹭估摸有1-2公斤,而且和雏鹭的毛色差别很大———雏鹭是发暗的树皮色,这与环境很相似,可以有保护作用,而成年夜鹭毛色发灰,头顶有黑斑。

  夜鹭的嘴特别长,下颚软组织弹性比较大,有很大的储藏食物的空间,小鱼、泥鳅、小蛙都是它们的最爱。它们喜欢集群行动,每到黄昏与清晨,便万鹭升腾,找到水源“久立潺潺石”捕食去了,它们像猫头鹰一样,夜晚的视力很好。

  “虽然名叫夜鹭,但并不是白天都在睡觉,也会活动。”

  雏鹭的喂养的确很有难度,如果自己不能进食时,可以人工把鱼塞进它的嘴里,落入嗉囊,再挤下去以确保它不会挨饿。当初杨家山村民把解救回来的雏鹭放回山中,可是鸟妈妈却并不认领,许经理解释道,亲鸟认领小鸟是通过气味,而雏鹭的气味被人破坏了才没有鸟妈妈来认。

  这些天天气很热,最好用格子把雏鹭们隔开喂养,四五只一堆,大归大小归小,可以避免它们的争斗。贼风(门缝隙里吹进来的风)也是致命的,这很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在放飞前最好能把雏鸟移到开阔的场地,或者用食物引诱,或者用驱赶的办法,来锻炼雏鸟的滑翔。“会滑翔了,距离飞翔也就不远了,它们始终要回去的。”许经理认为,人类所提供的食物和条件永远无法和自然界所能提供的相比。

  (记者葛辉 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