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岁消防瞭望塔“失业”10年返岗在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03:23 东方早报

  在高楼林立的上海,位于吴淞路560号的虹口消防中队、约20米高的消防瞭望塔楼显得毫不起眼。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这座已经没有通道可以登上塔顶的塔楼,是上海第一座,也是全国第一座消防瞭望塔楼。在118年前,侦察员就曾在这塔顶,24小时地保护着老上海。

  日前,上海市消防局已经获得市相关部门批准,将对这座极具历史价值的消防瞭望塔楼进行修缮,市民有望重新登上塔楼,重拾老上海的记忆。此外,据上海市消防局有关人
士透露,他们正在酝酿对现有的部分有历史价值的塔楼陆续进行修缮工作。

  当时,每一座塔都是辖区里最高的建筑

  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昨天来到了位于吴淞路上的虹口消防中队,试图登上这座上海最早的瞭望塔一探究竟。

  队长钟建波在走道里打开一扇铁门,即使在白天,不开灯里面也是黑漆漆的。狭窄的楼梯有些让人窒息,木质的楼梯宽度只容一人通过,楼梯高而陡,走起来要特别当心,两边的墙壁都有大面积的剥落,露出了褐色的木板。由于年代久远,踏上去还发出了吱吱哑哑的声音。由于塔楼有过简单的装修,通往最高处的楼梯已被封死,我们只能止步于3楼平台。

  “现在没有通道上最高的塔顶,除非架梯,所以我也没见过最高处是怎样的。”年轻的钟队长坦言,“当时,每一座瞭望塔都是辖区里最高的建筑。”如今,瞭望塔被四周的高楼所淹没,也没有人会留意它。

  1997年,市消防局撤销了所有瞭望班

  据消防历史专家薛大明介绍,当时的消防队都设有瞭望班,瞭望班被分成4组,1人独成一组,分上午、下午、深夜、凌晨4个班轮流值守。

  最早的时候,发现火情是以鸣钟的形式通知消防队,敲钟一声代表由某某消防队出警,敲钟两次则代表由另外一消防队出警。后来,有了单线电话,发生火警后,瞭望员直接将火情传送到消防总队,消防总队再安排所属辖区出警。消防瞭望塔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消防瞭望塔真正退出历史舞台是现代通讯工具逐渐兴起后。1997年,上海市消防局正式撤消了上海所有消防中队的消防瞭望班,瞭望塔至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修复后的瞭望塔将适时对市民开放

  据了解,上海目前现有11处消防瞭望塔楼,虹口中队的塔楼和营房始建于19世纪,属于近现代建筑风格,已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塔高24米的宜昌消防中队塔楼是目前现存最高的瞭望塔楼,也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此外,位于中华路581号的原码头中队瞭望塔楼被评为黄浦区文物保护建筑。

  “码头中队的铁塔已经斑驳得经常往下掉东西,还给周围居民的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据上海市消防局营房处副处长钱斌介绍,现存的这些消防瞭望铁塔虽然已经没有实用用途,但部分还具备历史价值,所以他们正在酝酿,打算向市里申请,陆续对部分有历史价值的塔楼进行修缮。

  钱斌说,这些塔经过100多年的自然磨损,一、二楼都已损坏,部分钢筋混凝土构建开始膨胀,墙体结构开裂、剥落现象较为严重,塔体也已有些倾斜,防水性能较差。去年,营房处就组织了人力,对虹口的瞭望塔进行现场调研,聘请专家共议修复程序,纠偏加固,查找“险情”。目前,虹口消防中队营房的修缮工程已经基本获批,其中也包括了瞭望塔的修复,该项目有望在年内完成。修复后的瞭望塔将在最大限度上保留瞭望塔的原始风貌,并在营区“开放日”时对市民开放。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陈建豪说,瞭望塔是一种城市博物馆,他建议,上海还可以修建新的消防瞭望塔,配备各种先进的数据采集系统,让消防瞭望塔得以延续。

  相关链接

  最早的瞭望塔

  “消防瞭望塔的雏形形成于1881年初。当时从美国买到一只大铜钟,悬挂在三马路外国坟山(今山东路体育场)木质结构的高塔上,由中区火政分处管理。7年后,虹口巡捕房内(今虹口消防中队)建造了上海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消防瞭望塔。在中央巡捕房的钟楼搭了遮盖物,雇佣了两个菲律宾人当瞭望员,这也是首次出现了火警守望者。”消防历史专家薛大明说,这座火钟楼(今称消防瞭望塔)上是六角形瞭望台,瞭望半径可达5公里,从火钟楼所在地哈尔滨路2号,可以观至控江路、五角场等地区。

  最高的瞭望塔

   位于宜昌消防中队的瞭望塔是上海所有13个瞭望塔中最高的一个,塔高24米。站在瞭望塔上,南至上海交通大学,东至杨浦大桥,北至汶水东路、共和新路都能尽收眼底。薛大明说,在宜昌瞭望塔上,最远一次还发现了嘉定的火情。

  最响的瞭望塔

  上海辛亥革命前夕,在沪同盟会要人陈其美和当时上海救火联合会会长李平书确定以位于中华路口上海救火会钟楼的钟声为号令,以先鸣钟9响,继以13响后,全市统一行动,举行起义。钟楼于1910年竣工,高10.7丈,分作6层,中有铁梯盘旋而上,四层悬警钟,高11.7尺,下口6尺,重4800磅,声传数里。

实习生 田丽萍 早报记者 张凌 韩与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