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著名大学校长反思高等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04:41 深圳特区报

  不只是缺少大师,创新人才也严重不足

  著名大学校长反思高等教育

  华裔科学家杨祖佑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备受瞩目。他担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校长10年内,所聘请的教授先后五人次获得诺贝尔奖。这在众多的中国大
学校长看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不只是缺少大师,我国的创新人才也严重不足。参加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大学校长们,围绕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深刻反思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选拔高考制度缺乏创新人才“绿色通道”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这次特地带来了老校长郭沫若先生中学时的两张成绩单。第一张成绩单平均成绩79分,包括国文、图画在内的三门功课不及格,最差的仅35分。第二张成绩单上,图画、习字的成绩也很一般,倒是理科成绩如几何、代数、生理等比较优秀。

  “如果在今天,郭沫若这样的成绩是很难考进大学的,即使考上了,家长和学校也一定要他上理科。一棵大师苗子肯定会被‘善意’地扼杀了。”朱清时笑道:“谁能想到,郭老后来没有成为数学家或医学教授,却成了大诗人、大书法家、大考古学家?”

  朱清时指出,以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已经使基础教育畸形。这种情况如不改变,创新型人才培养就没有希望。到了大学阶段再开始从头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已经晚矣!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培养创新人才,高校责无旁贷。但是,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从大学才开始。”

  培育填充式教学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

  朱清时说:“我们的高等教育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连贯性,这的确很重要。但是,如果过于强调完整、系统、连贯地学习知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大学生可能直到毕业都来不及学到最前沿的课程。”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教育改革,把传统教育制度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选专业,自选课程,只要学分够了即可毕业。就读以后,还可以换专业。

  朱清时认为,这样做,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跳跃式的,会给学习带来困难,但在科学研究中遇到知识的鸿沟,学生就要去自学或求教。自学,正是创新的第一步。

  输送毕业生与创新需求不易接轨

  在本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期间,谈起高校毕业生尤其是研究生、博士生“论文至上”的浮躁学风,各位校长不吐不快。

  “要鼓励年轻人为创新拼搏,也要宽容他们在几年内不出成果,允许失败。”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说。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说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急功近利的研究不但影响科研质量,而且还容易出现学术造假等不良现象。”

  在这次论坛上,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宣布,从2005级硕士研究生起,华中科技大学不再将硕士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必备条件。(据新华社上海7月18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