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冲破思维峡谷重塑库区人文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07:36 重庆商报

  编者按>>>

  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提出的关于破解库区产业空虚化和就业难的相关决议,为库区乃至整个重庆的经济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汪洋书记提出的“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又为库区和重庆的发展提供了永恒持久的内动力。一场再造库区振兴重庆的新高潮正呼啸而来,这是时代的强音,是库区的洪福,是重庆的梦想!继前期推出《再造新三峡》大型
特刊和长达10天的《再造新三峡·我们在行动》连续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之后,从今天开始,本报将用8天时间连续推出“冲破思维峡谷 重塑库区人文精神”系列评论,继续掀起思想解放的新高潮。这八篇评论的标题分别是《一评身处“特区”无慧眼》、《二评机遇当前“干瞪眼”》、《三评画地为牢“近视眼”》、《四评隔岸观火“冷漠眼”》、《五评不顾大局“小心眼”》、《六评跟风赶风“一窝蜂”》、《七评越俎代庖“瞎指挥”》、《八评自视功高“懒疲油”》。敬请读者留意阅读。

  一评身处“特区”无慧眼

  “没有钱就什么事情都难办。”一名库区干部与记者聊天时又在“哭穷”。

  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已经吹响了再造新三峡的雄浑号角,一场关于“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大讨论正在全市如火如荼地展开,三峡库区山水激荡,风正帆悬。但在库区内外,拖着这样“哭腔”的人还是有。

  这种论调看似振振有辞,却存在背谬,有百害而无一利。“钱只是一个数字,重要的是观念转变。”在北京开了两家豪华酒楼的开县老板邓文忠的说法一针见血。这名普通的库区人曾经历了三次创业失败,终于悟出了这条付出“血本”的经验教训。

  事实上,那些把库区说得一无所有的悲观论调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身在库区无“慧眼”,是对库区的妄自菲薄。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能做得对。当我们投身于再造三峡库区的千秋伟业时,有必要擦亮眼睛,重新认识我们看似熟悉的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是举世瞩目的“热点地区”,是新兴直辖市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地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地区”,更是有望成为改革发展的“亮点地区”。对于三峡库区的这四“点”认识,我们往往是强调了前三个“点”,而忽视了“亮点”;往往是强调了我们面临的严峻现实,却忽视了我们面临的亘古未有的发展机遇。

  如果用扑克牌做比喻,三峡库区就是一张“王牌”,它“王气”十足,机遇无限,前途无限,对整个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牌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之所以说它是张“王牌”,是因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库区工作;是因为国家出台了很多库区独有的优惠政策;是因为库区是个“聚宝盆”,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和部分工业资源得天独厚;是因为库区的基础条件已经得到了根本性改变;还因为库区各级干部在浩大的移民工程中滚打摸爬中迅速成长,树立了开放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等,为库区营造了良好、公平的市场环境。

  自打改革开放起,“特区”二字就成为每个中国人的“情结”,每个地区的中国人都有一个“特区梦”。事实上,由于三峡库区拥有的特殊的政治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我们完全可以说,库区就是一个让你梦寐以求的“特区”!甚至连“空心化”也正在显出没有包袱的正面效应。而百万移民的成功搬迁,更腾出了广阔的舞台,一场场合乎科学发展观的产业大戏、发财大戏,就要在高峡平湖之上波澜壮阔地开演了!

  深圳特区造就了深圳速度,浦东新区重振了上海雄风,三峡库区这个新时代的不叫特区的“特区”,会把重庆送到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吗?答案是肯定的。让我们擦亮眼睛,摒弃“哭腔”,自强不息,开拓开放,吼出更加高亢昂扬的“川江号子”吧! 本报评论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