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鼓励学生说“不”成最大挑战美国耶鲁大学在论坛上的发言引发中国同行的一番热议中国高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09:30 上海青年报

  如果中国不创新,20年后经济可能会停滞不前。美国耶鲁大学校长马克韦尔威纳在昨天的论坛中表示,如何让中国学生学会批判的思考、具有创造性思维,抛弃传统观念敢于向长辈或者是老师说“不”成为目前中国高校面临的最大挑战。

  但是,创新需要学会质疑,质疑的前提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激发学生无限的好奇心呢?在昨天的闭幕仪式结束后,记者采访了众多中国大学的校长。

  (记者 李硕君 胥柳曼)

  观点一

  中学阶段不该分文理科

  爱因斯坦曾有句名言:“大学教育并不总是有益的。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胃口和肚子搞坏的。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会渐渐地熄灭。”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徐金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最根本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对创新的认识还不够。创新型人才不光是大学去完成的,应该从学前教育就开始倡导。

  上海大学校长周哲玮则提出,中学阶段就不应该将文理分科,通识教育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观点二

  培养学生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论坛上的讲话,被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称为:“三伏天喝冰茶———提神、解渴、痛快!”

  纪宝成认为,仅仅有知识是不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不能缺失。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是分析能力、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在谈到创新人格的养成时,纪宝成认为,要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品质,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培养学生严谨勤奋的学风和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团结合作的协作精神,以及敢为天下先的理论勇气。

  观点三

  儒家文化并非压制创新

  尽管耶鲁大学是世界名校,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压制了创新激情的观点,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教授并不赞同,甚至认为其有些片面。因为,儒家文化有其独到之处,它对培养学生扎实的学识底蕴起到了关键作用。另外顾秉林教授表示在清华,每个学生在4年本科教育中,均有4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也就是说,清华的学生,有1/4的时间进行人文素质教育,1/4时间接受科学素质教育,1/4时间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剩下的1/4时间就是实习和实践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