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碧利斯引发南方洪灾专题 > 正文

专家析碧利斯为害广东缘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12:45 中国新闻网

  

专家析碧利斯为害广东缘由

  从七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广东惠州市普降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造成博罗县、龙门县、惠东县、惠城区、惠阳区等五个县(区)二十四个乡镇的三十万人严重受灾,其中七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四亿多元人民币。图为解放军驻惠州部队官兵在受灾较为严重的博罗县泰美镇把一位大娘从洪水中抢救出来。中新社发 宋秀杰 摄

  

专家析碧利斯为害广东缘由

  暴雨令广东韶关境内的武江、浈江和北江水位高涨,据七月十六日下午三时韶关水文站的观测数据,水位高达五十六点零九米,超出警戒水位三米多。 受洪水影响,在韶关市区,洪水漫上街道,多处居民住宅楼处在洪水包围之中。 图为部分市民回家要坐小船。中新社发 冯昶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广州七月十九日电 题: 专家细析“碧利斯”为害广东缘由

  作者 陈清浩 国华 粤水婷

  此次洪灾为何如此厉害,损失为何如此重大。原广东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汤德俊、原副厅长李树坚两位资深水利专家和广东省防总副总指挥、省水利厅副厅长黄庆良联合会商,向记者介绍了缘由。

  他们认为,广东之所以防洪压力如此巨大,首先是由于“碧利斯”带来了豪雨;其次是广东处于北江、东江、西江和韩江四大流域下游的地理位置所致;第三是由于广东省的防洪体系不够完善。

  只要科学准确及时地预测,沉着冷静地应对,是可以将洪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据水文局统计,七月十四日二十时至七月十七日二十时,在广东省六百二十九个遥测站点中,过程雨量超过一百毫米的站点有四百二十二个、占六成七;超过二百毫米的站点有占三成八;超过三百毫米的站点有八十六个;最大过程雨量达到七百三十毫米。

  专家认为,如此大量的雨水突然袭来,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洪涝灾害。人类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毕竟有限的,即使像美国这样水利工程一流的国家,佛罗里达州等地还是遭受了一次次让人刻骨铭心的洪涝灾害。

  因此,尽管广东省在此次台风中损失惨重,但是考虑到台风的强大破坏力,广东省实际上已经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这跟科学及时的预测,各级领导和群众沉着应对、部署早、行动迅速、落实措施快是分不开的。到目前为止,广东省已安全转移一百多万受灾群众,这本身就是抗洪史上的一大壮举。

  汛情之所以如此严峻还与广东省的江河特征有关。事实上,广东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客水大省,每年平均外省来水量达到三千三百亿立方米,占总来水量的八成以上。因此,防洪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位于武江和浈江交汇处的韶关,历史上一直洪涝灾害不断,是次灾情最重的韶关乐昌更是有“十年五灾”的说法。在武江一点五万多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中,超过一半处于湖南境内。这次“碧利斯”给湖南带来的降雨虽然要多于广东,但毕竟“水往低处流”,大量的洪水最终排向广东。

  对此,专家们强调,广东的治水防灾体系必须建立在防御四面八方水害压力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乐昌峡地处北江上游武江支流韶关地区乐昌市北部山区,天然一派“高峡出平湖”的地势,极具筑水库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在北江流域“上蓄、中防、下泄”的防洪体系中,乐昌峡承担着控制性的“上蓄”重任。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珠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就拟建北江流域的控制性工程———乐昌峡大型水利枢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乐昌峡的梦一直“躺”在纸上。

  如今的北江流域只有中游的飞来峡工程与下游只有百年一遇防御能力的北江大堤,超负荷承担着保卫广州、保卫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压力。而乐昌的奇特地势使得洪水来得快退得也快,洪水一泄而下,给下游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

  “假如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了,这次数亿立方米肆虐韶关地区的洪水只会成为水库的可利用资源。”几位专家惋叹道。

  专家认为,武江乐昌峡水利工程和浈江湾头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对北江上游的防洪十分重要,尤其是武江乐昌峡水利工程一旦建成,将可以控制武江七成的流域面积。

  相关专题:碧利斯引发南方洪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