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以爱心循环弥合社会断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13:55 新华网

  前不久,当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相继宣布为慈善事业捐赠巨额财富的时候,很是让“大洋此岸”的中国人惊羡,更有舆论据此进一步指责不少“国产”富人的冷漠。对待慈善事业,中美两国富人热心与慷慨程度的差别,有着比较复杂的原因,且不赘述。笔者想提醒的是这样一个事实:盖茨和巴菲特们并非“横空出世”,美国全社会热心慈善事业的氛围,正是“慈善大亨”频出的土壤。根据美国捐赠基金会6月19日发布的报告,2005年全美慈善捐赠达到2602.8亿美元,人均捐款额约870美元。其中个人捐赠达到1990亿美元,占全年捐
赠总额的76.5%,相当于平均每个家庭捐赠了税后可支配收入的2.2%(《新华每日电讯》6月21日3版)。

  毋庸讳言,增进我们的慈善氛围,国人尚需继续努力。不过,也无须悲观。请看“圆梦行动”;请看那位“病痛虽然把我折腾得很苦,可是看到那些孩子只能啃干馒头度日,上大学本来能改变命运却上不起,我心里更苦”的吴先生;请看捐出一个月奖金的打工者……那么多自己虽然不富却愿意帮助别人的公民,表明我们这个社会不缺爱心,不缺良善。这么多年来,为希望工程以及各种慈善事业慷慨解囊的人们,背后平凡或动人的故事何只千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假以时日,整个社会的慈善氛围也一定会浓起来。

  增进慈善氛围,说到底是为了社会变得更加公平与和谐。对盖茨和巴菲特这样的巨富而言,慈善捐赠让他们赢得了尊重和安宁,“不需要购买防弹车”。对普通公民而言,中国人常说“谁没有个难处啊”,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愿为贫弱者伸出援手的时候,每个人在不幸陷入困境的时候,获得帮助的概率就会变大。中国青基会秘书长涂猛指出“圆梦行动”的突出特征是“公民互助,助人自助”,其实这也是“圆梦行动”的最大意义。贫困的大学新生,有幸通过“圆梦行动”获得救助者毕竟是有限的,但那位捐款人说得好:每一个爱心故事都连着两头,许许多多的爱心故事,就能汇聚成和谐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团结互助为荣”,“公民互助”既是社会和谐的要求,更是社会和谐的标志。“公民互助”,就会形成爱心的良性大循环。当年希望工程的受助者,如今成了“圆梦行动”的志愿者;当年靠助学金和社会帮助完成学业的人,如今成了“圆梦行动”的策划、编导和寻访者,无不在生动演绎爱心循环。在各阶层利益分化加剧、社会断裂加深的背景下,爱心循环正是弥合社会断裂、阻遏社会分化的最好武器。试想,如果一个年轻人考上大学却无法梦圆,他该怎样看待我们的社会?如果社会的帮助,让他的命运因此改变,是不是增加了一个潜在的回报社会者?央视采访部副主任肖振生说得多好:托他们一把,将来他们回报的不是个人,而是国家、社会和民族。

  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学费问题,党和政府已经出台了不少德政,教育部也责令各高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将贫困生拒之门外,助学贷款也正在完善。但是,任何时候,公民互助都是政府主渠道不可或缺的补充。“圆梦行动”这样的公益事业,则为公民互助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媒体的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公共机构的责任感,堪称为已经播下种子的公民互助供热补氧。

  让我们为一切助推爱心循环的努力叫好吧。(方立新)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