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迎12次党代会 三集中一疏散古都步伐越迈越轻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14:09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就职于一家省级媒体的肖文,去年选择河西的城市假日置了一套单身公寓,年初告别白下路的旧居搬进新家后,她对河西的环境越来越满意,出门,小区旁边湛江路上有8条公交线;购物,走几步就是现代化的“销品茂”,华纳影城、龙江体育馆、先锋书店等文化体育设施也很齐全。最近在与朋友的交流中,她得知好几个同学也从老城搬进了附近的小区,肖文说:“若是在六七年前,我肯定不会作此选择,但现在,我发觉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肖文搬离老城、落户新区的同时或许并不知道,她和她的同学们成了南京“一个疏散”战略的主动参与者。在过去的5年里,像肖文这样跨秦淮河入住河西,或出双桥门入住江宁,甚至过大桥安家江北的居民不在少数,南京老城的负荷由此而减轻。

  “一个疏散”,老城户籍人口5年减6万

  疏散老城人口,是古都面临的共同课题。北京计划用20年时间,使老城人口从165万减少到120万;西安的目标是在25年时间里,使老城40万人降至20万人……

  5年前的南京老城,同样拥挤不堪,弹丸之地人口达150万,每平方公里近3万人的密度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许多外地来宁的投资商私下里常常议论:要不是为了生意真不愿意来南京,车多、人多,一句话:太挤。

  2001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南京城市建设形象化目标:把南京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当年12月,抓住十运会将在南京举办的历史机遇,南京跳出“城墙”,重整城区版图,“三个集中一个疏散”的战略决策出台。“三个集中”指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建设向新区集中,高校向大学城集中;“一个疏散”,即疏散老城人口。

  疏散的老城人口去哪里?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老城之外建设“一城三区”。“一城”:将原本打算落脚河西北部建成区的奥体中心南移2.8公里,在秦淮新河以北,外秦淮河以西14公里的长江岸边,建设一座56平方公里现代化标志区——河西新城。“三区”:110平方公里的东山新市区、80平方公里的仙林新市区和190平方公里的江北新市区。5—10年内,河西新城要接纳老城人口20万,3个新市区接受外地和本市城市化及迁移人口130万,老城人口力争每平方公里降至2.5万人以下,为更好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腾出空间。

  5年来,“一城三区”建设如火如荼,与主城快速连通的地铁、城市内环、跨江桥隧,对老城居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强。统计显示,从2001年到2005年,全市户籍人口年均递增1.88%,而老城人口年均递增1.42%,老城实际居住户籍人口从128万人下降到122万人,5年下降了6万人。按照户籍人口算,老城人口密度从2001年的每平方公里2.84万人,下降到2005年的2.71万人,低于北京老城人口密度,更低于西安、广州等城市的老城人口密度,老城疏散战略已取得明显成效。

  拆违、拆破、增绿,环境整治让古都美丽倍增

  近几年来,南京老城每年的拆迁量均达50万平方米左右,每年拆除违章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而老城的公共绿地面积却从2002年的1.45平方公里增加到去年的3.12平方公里。

  数字的变化,直观显示出南京老城“减法”的成功运算。自2002年开始,市委、市政府以“显山、露水、展城、现江”为目标,围绕“一环、二区、三轴、四线、五街、六片”大力推进老城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给老城做“减法”。

  “拆违、拆破”、街头添绿,进而整治背街小巷环境、出新小区、为老宅“穿衣戴帽”,住在老城的居民从未感受到家园环境变化如此之大。白下区西武学园是条不足百米的巷子,花坛、围墙、小径做得精致而有韵味。可是,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脏乱差”的典型……家住西武学园的许先生对政府的“双拆”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赞不绝口。

  长江路文化一条街、“1912”历史文化街区,就是在破旧民房拆迁后才得以“破茧而出”。

  李际文是外秦淮河三山桥边建宇大厦的一名保安,几年来他目睹了秦淮河水由黑变清的过程。他说,过去一到夏天,河水发黑、发红,在大厦门口值勤常能闻到阵阵臭味。“可是现在,我们总觉着是在景区上班呢!”

  历时3年的秦淮河环境整治,让成千上万居住和工作在秦淮河边的人为水环境改善击节称好,所有南京人都为母亲河重现桨声灯影而高兴。但人们至今仍记忆犹新,整治前的秦淮河却是一幅“藏污纳垢不出流,满河污水祸四周”的景象。

  其实,当时令人忧心的又何止是秦淮河。2470年的建城史为南京留下了1200多处文化遗迹,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老城,但是,2000万平方米的破旧房屋包围了文化遗迹。

  改变就在这几年间。在秦淮河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的同时,钟山风景区和明城墙风光带等老牌文化历史景区的环境整治也同步大规模地展开。3年,近17亿元的投资,在修复明城墙的同时,建成中华门、台城、神策门等5处一级景区,东水关、汉西门等7处二级景区。两年前,我市又斥资40亿元,开启了中山陵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去年底一期工程结束后,“一环两片”为标志的阶段性成果已经显现,正在推进的二期工程将再为中山陵园风景区新增9个景点。古都文化从此更添韵味。

  “三个集中”,老城功能实现“大变身”

  走进鼓楼区定淮门12号,从路两旁郁郁葱葱的大树可以判断这个大院落已经有些年代了。这里早年是熊猫洗衣机厂,国营老厂改制搬迁后,这个院落迎来一批有志于软件和网络的年轻人,从熊猫洗衣机厂变身为“世界之窗”软件园,焕发出生机勃勃的“第二春”,这不仅给这个不起眼的院落引爆了几何级数的效益增长,还给过往的人们传递出一个信号:南京老城的产业正从过去既占地方又有污染的传统制造工业,向无污染、少能耗、少占土地的高科技都市工业提升转变。

  类似这样的“变脸”在老城区里并不鲜见。南京电影机械厂旧址,现在已经是充满现代气息的“紫金山动漫1号”;白下区光华东街南京蓝普电子公司和南京汽车制造厂仪表厂的闲置厂区,已“变脸”为“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晨光机器厂将被打造成集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及配套商业、旅游等产业的园区……

  统计显示,经过几年的污染企业搬迁和“三联动”改革,老城区内工业企业已经从上世纪末的200多家、占地4.8平方公里,减少到去年的约140家,占地2.3平方公里,工业用地面积下降了一半多。

  在工业企业搬迁的同时,高校也在加快向老城外拓展空间的步伐,不断向仙林、江北、江宁3个大学城集中。目前,全市已有34所大学在大学城建立了37个新校区或二级学院。

  建设向新区集中,老城新增建筑得以严格控制,《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把老城划分为高层禁止建设区、高层严格控制区、高层一般控制区和高层允许建设区。老城住宅的间距系数通过立法从1∶1扩大为1∶1.25,老城居民的视线更加开阔。

  在“一个疏散、三个集中”的过程中,南京老城正在打破工业厂房、居民楼房、商业店面交织杂乱的局面,变得日渐疏朗有序,服务功能日益凸显——鼓楼医院、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市第一医院、市妇幼保健院通过改扩建将增加用地面积近11万平方米,力学小学、拉萨路小学、赤壁路小学周边将新增教育用地8500平方米,玄武门至解放门将增加商业服务配套设施4700平方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