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厌学且缺乏自信 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令人担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16:24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郑州7月19日消息(记者赵飞 通讯员赵永刚) “关怀‘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近日,河南大学几十名参加社会调查的同学向记者反映,他们通过走访、调查、座谈、课堂心理教育等形式,对河南省林州市河顺镇农村“留守子女”的调查显示:“留守子女”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我学不会,也不想学会……”

  厌学几乎成了“留守子女”的通病

  “我以前的成绩很好。自从爸妈都外出打工后,就没人管我了。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没精力关心我的学习。慢慢的我也学会了逃课、上网。现在成绩很差,老师也很少管我,没有人愿意听我说说心里话。我学不会,不想学,也不想学会……”这是林州市河顺一中八(3)班的一位学生递给队员杨甜的一张纸条。

  

厌学且缺乏自信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令人担忧

  杨甜是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她以“实习班主任”的身份在河顺一中开展支教活动。“上任”的第一天,她要学生以书面的形式作自我介绍。“像这样的纸条太多了,每读一张我的心情都非常沉重。他们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厌学甚至想弃学的心理,这些心理问题不能不令人担忧啊”,杨甜对记者说。

  河顺镇位于“建筑之乡”林州市的东北部,全镇近70%的经济收入来自农民工外出务工。河顺一中校长段文昌介绍,作为该镇规模最大和教学质量最好的学校,学校80%左右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女,而且数量每年都有所增加。“学生心理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他们的学习、生活也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厌学、逃学、上网甚至吸烟喝酒、打架斗殴、早恋等现象也越来越令老师头疼!”

  队员对该校1200余名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87%的学生有过孤僻、自闭或孤独的心理问题;83%的学生一年之内很少与外出务工父母见面;79%的学生有过厌学现象。

  

厌学且缺乏自信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令人担忧

  “农民对子女的教育和心理健康越来越不能满足”,带队老师李锋忧心忡忡地说,“由于留守农村的家长很多都是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关注,不是忽略了就是力不从心。这样就使‘留守子女’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显得更加迫切了。”

  河南大学资深心理学家王瑶教授认为,“留守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父母情感关怀的突然中断。她说,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留守子女”由于缺少父母的关怀和心理上的有效沟通,使得他们的成长过程之中的对父母的“依恋期”突然中断,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 “分离焦虑”,从而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孩子容易产生成人感和独立感,对一些事物的认识把握不够,心理上起浮很大,会产生“叛逆”心理,容易受外界的误导走向歧途。

  “我也渴望和城里孩子一样接受良好的教育……”

  “留守子女”普遍缺乏自信

  “其实我也渴望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良好的教育,走出大山,飞的更高、更远……”七年级的一位学生怯怯地告诉记者,“但是我爸说我没有城市户口,不能去城里上学。再说,那儿的学费太高了,我、我……我上不起。”

  在河顺一中和这位学生抱同样想法的学生还有很多。校长段文昌说,由于受户籍制度、经济收入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该镇许多农民工的子女不得不留在农村。“在农村,上学可以说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如果考不上大学,那么父辈们的今天就极有可能是孩子的明天”,该校教师赵广富无奈地说,“初中好比一个分水岭,选择刻苦学习的和选择瞎混的异常明显,这对很多‘留守子女’造成了心理障碍。”

  记者在该校看到,几块床板并在一起就是简陋的宿舍,学校大门外高低不平的马路就是学生上体育课的场地,几个馒头、五角钱的菜再加上一杯白开水就是一顿饭。段校长说,该校76位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凭的不到10人。他说:“目前,高学历的教师很缺乏,教师队伍素质、教育设施、教育经费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我们学校将近八年没有增补过教师了。”该校的一位李老师也有同感:“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都被送到城里接受较好的教育了,条件差得只好留下来。然而,教育经费本来就紧张,往城里划分的多,那么农村的就必然会减少,这样就形成了教育上的‘贫富差距’。”

  王瑶教授告诉记者,户籍管理、农村教育等制度的不完善从某些方面来说会限制孩子的全面发展。户籍限制、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等因素会使农村“留守子女”在心理上甚至对社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自信。

  “留守子女”更需要关注和呵护

  “孩子们年龄虽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心事和想法,只是平时不能及时与人沟通而已。他们的父母在外辛勤劳动,可以说为城市建设乃至国家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不能不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他们不能也不应该被社会遗忘,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队员们呼吁社会共同来关怀“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

  “农村‘留守子女’是一个很大的基数。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21世纪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亟需关注和呵护,这一点也是我们社会以前所忽略的。”王瑶教授说,“青少年的人格健康发展又是心理健康发展的核心。如果他们的心理问题的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等他们成人之后,社会有可能要对他们由于心理问题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付出的更多。”

  王教授认为,解决“留守子女”心理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发挥政府的职能做好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使社会、父母和教师真切意识到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完善和健全农村教育体制和相关的监督体制,保重教育的公平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制度性。还要完善和健全大学生义务支教体制,建立长期有效的制度,充分挖掘和发挥宝贵的大学生资源,从而真正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