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众话题:高校引进人才需要反思的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02:1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王石川  

  “今天这个高校年薪100万元聘请了一位知名教授,明天另一个学校开价150万元,这位教授便立即奔开价更高的那家而去……部分教授对功利的追求已经超过了对学术的追求。”在中外校长论坛上,高校校长质疑百万年薪聘教授现象。(见7月18日《东方早报》)

  竟然有这样一些学者、教授,哪家出价高,就掉头投奔哪家,这是一种什么现象?按说,良禽择木而栖。而人们之所以对此提出质疑,远不止是其“对功利的追求超过了对学术的追求”。

  近年来,一些高校纷纷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其中也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比如,不管是真“海归”,还是假“海归”,只要在海外镀过金,就如获至宝;不管有没有真才实学,只要口若悬河,就能唬住人。一些头上挂满桂冠的知名“海归”,到头来却被指证是假货,引得社会一片哗然。

  日前,丘成桐院士放言,“高校引进海外人才半数造假”,闻者震惊。数据未经考证,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如今的学术造假绝不是个案。某些院校之所以对引进人才失察,缘于只顾了那些高深莫测的文凭、论文等光环。所以说,出现上述现象,院校本身难辞其咎。

  当然,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某些院校在开出“百万年薪”的同时,也有打自己小算盘的情况,或是希图装潢门面,抬高身价;或者为了获取某种利益,比如,以这个学者的名义申请到一大笔钱;或是打造“形象工程”。曾几何时,不少院校沉醉于向世界一流大学进军的迷梦,天真地以为,只要兴建起豪华气派的校舍,只要引进几个人才,就能成为一流大学了,殊不知,一流学府所需要的东西远不止这些。

  当然,本人不是说不能引进人才,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引进人才,如何引进真正的人才。无数事实证明,人才不是靠钱“烧”出来的,动辄斥百万元巨资聘请人才,表面上看是对人才的尊重,实际上,拿金钱来刺激、诱惑和蛊惑人才,最终可能被金钱戏弄。试问,围着金钱转的所谓人才能安心搞科研吗?

  解铃还需系铃人。对此有关院校应该反思:一些人“之所以对功利的追求超过了对学术的追求”,自己是否也充当了纵容者的角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