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清朝福州“毕昇”流落民间一件宝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03:16 海峡都市报

  N栏目主持 李坚 肖春道 蓝灿荣

  一个福州人,花了20多万两白银和20多年的心血,制造出当时全国字数最多的铜活字字模,被专家称为中国活字印刷史上的一大壮举。这人就是清末的福清龙田人林春祺。他所做的铜活字被称为“福田书海”。

  昨日,福建省图书馆党总支书记谢水顺研究员表示,如果民间有人保存着这样的古籍,或者对“福田书海”的去向有所了解,希望能与省图特藏部联系(0591-87505891),“这能填补我省在古籍版本研究方面的一个空白。”

  福州文史专家曾意丹介绍说,林春祺,号怡斋,生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侯官(今福州)人,祖籍福清龙田。在他写的《铜版叙》一文中说,少年时,他经常听祖父和父亲谈论古代铜版书,但铜版却极少传世。长辈的遗憾让林春祺立下人生的志向。

  从18岁起,林春祺开始捐资兴工刻印铜活字。历时21年,耗资20多万两银子,刻成楷体铜字共40余万个。林春祺根据祖籍龙田,定名为“福田书海”。在雍正四年~六年(1726~1728年),清内务府用25万个铜活字排印了一万卷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而“福田书海”的字数几乎是其一倍多。

  有关专家称,“福田书海”古今字体齐全,楷书隽美,其数量在当时亚洲各国制造金属活字史上罕有匹敌。林春祺也成为当时造铜活字最多、耗资最大、造字时间最长的人。铜活字制成之后,林春祺用它印刷了《军中医方备要》、《音学五书》、《诗本音》、《音论》等书籍。

  林春祺何来如此财力制造铜活字,至今不得而知。专家还对“福田书海”刻印的地点一直存疑,谢水顺说,目前对林春祺生平的了解是,他在20岁前后的数年中并非生活在福州,而兴工镌刻铜字时仅18岁,因此推测,林春祺刻铜活字的工程并非始于福州。至于“福田书海”是否完工于福州,《音论》等书籍是否在福州印刷更是一个未知之谜。

  “‘福田书海’完成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但7年后,这套活字却在杭州出现。”谢水顺说,“咸丰三年(1853年),满州人麟桂在杭州出资印行《水陆攻守战略秘书七种》,末册有‘省城西湖街正文堂承刊印’字样。经过比对,我们发现其所用的活字字体与林春祺所刻铜字完全相同。这就更增加了我们对‘福田书海’所在地的疑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