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赣骏到卢杰 美4位华裔宇航员的太空足迹(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08:54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7月20日电 今年是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45周年纪念,4月12日也是美国航天飞机飞行25周年纪念。台湾《联合报》近日刊载长篇报道,回顾了进入太空的美国宇航局4名华裔宇航员的探险足迹。 文章摘录如下:
回顾美国20世纪鼎盛的国力,登陆月球可谓一座耀眼的里程碑,有目共睹的是:美国的兴盛有赖科技,而科技的发展包涵了无数华裔人士的贡献。就以太空行业而言,休斯敦太空中心的唐鑫源博士所研发的贝塔纤维制作的宇宙飞行服,构成人类登月画面,还有支持太空出勤任务的地面控制中心,及航天业中无数的华裔科技工程人员,他们都是幕后的工作者。 美国进入“航天飞机”阶段,华裔除了“幕后的工作者”,还出现“前台英雄”;在宇航员团队之中,先后有四位华裔菁英获选执行征空任务,他们依序是:王赣骏、张福林、焦立中和卢杰。 由于宇航员不仅要科学素养深厚,执行征空任务时应付千变万化的状况,平日也经常前往各级学校、公私机构说明太空计划,俨然社会楷模,所以甄选的标准严格。自1959年设置宇航员团队以来,每隔一年招收一次新血,每回都逾两千人报名参加,约录取20人。 宇航员培训中心的学员共分成四类:第一类是飞行员宇航员(Pilot Astronauts),结业后分发为太空任务的驾驶或指挥官;第二类叫任务专家(Mission Specialist Astro-nauts),他们在指挥官的领导之下,协调舱内作业,或从事科学实验,或到舱外作太空漫步;第三类是酬载专家(Payload Specialist Astronauts实验载荷专家——中新网注),他们通常都是科研工作者,或从私人研究机构、企业所借调,也无须是美国公民,像来自欧、日、中东或加拿大的宇航员皆属于此一项;第四类称为太空飞行的参与者(Spaceflight Partici-pants Astronauts),和前三种相比,这一类的人数较少,例如教师,美国航天局希望来日能有媒体记者也循此,参加太空任务。
首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博士 王赣骏一马当先 1983年美国宇航局启用女性和非洲裔进太空,1985年第一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Dr. Taylor Wang)以第三类酬载专家的身分乘挑战者号升空,当时他在加州喷射推进器实验室工作,以借调的客卿方式参与太空任务。他不仅是第一位炎黄子孙进入太空轨道,也是第一位在太空舱内完成自己所设计物理实验的科学家(滴液动力实验)。 事后他接受台湾的邀请访台四日。当王赣骏返回母校台湾师大附中,出现了五千人的欢迎场面,王氏宗亲会并由联合报系董事长王惕吾先生替他开了中堂,名副其实地光宗耀祖!由于这次访问,台湾岛内居民对他比较熟悉,目前王赣骏执教田纳西州的范登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任职该校微重力研究中心主任。
保持7度升空纪录的张福林 张福林七度升空 四位华裔之中,保持7次升空纪录的张福林(Dr. Franklin Chang-Diaz),1995年他曾在接受笔者访问时表示,“祖父曾跟随孙中山革命,失败而亡命海外,自广东省前往哥斯达黎加安身立命”,1967年张福林完成初中教育,只身投靠定居美国东北部的叔父,十年后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电浆应用物理的博士学位,对于离乡背井的小留学生而言,这段靠奖学金念完博士学位的过程,即代表了一种不平凡的人生奋斗成果。 1980年他入选宇航员的培训计划,一边还在麻省理工学院带头从事电浆Plasma火箭推进器的研究,后来这个实验室迁移到休斯敦太空中心,免去张福林的南北奔波之苦。他解释:电浆火箭推进器是由氢子电浆作燃料,这项科技采用欧美日俄合作“热核子融合”的计划,该电浆火箭推进器的最大优点是能缩短太空任务的时间,把人类探访其它星球的计划变得愈来愈接近事实。他在上世纪90年代便取得标准局所核发电浆火箭推进器的观念和操作的两项专利。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