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应为推广科研成果服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08:03 东方网-文汇报 | |||||||||
裴毅然 ●重视人才是获得强大国力不可或缺的人文基础。及时报道中青年科技人文学者的活动,本身就具有价值导向作用。媒体对各领域中青年英俊的关注是应有之义。社会也由此收到多方面效应,除了科技成果的及时推介,更重要的是引导青少年人生价值,为国家提供多方面后备人才,为社会的整体发展保持了必须的均衡性
●媒体在为科技服务的同时,也拓宽了自身的信息涵盖面与可报道来源,对学界和科技界的及时报道,有利于社会各领域成员的信息交流,有效拆除行业的条块分割,便于研究成果迅速市场化,缩短了科研成果从深墙大院到市井街头的距离,而且还对社会价值指向具有无可替代的渗透矫正作用 ●国家强盛的根本在于科技,在于经济,在于人文,在于法治,在于社会成员整体知识程度的提高。引导青少年崇仰科技化知识化,实在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既然媒体握有社会价值导向的手柄,如何将青少年的“追星”热情转向科技人文,也就应该成为媒体的一大自觉意识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科研成果推广速率与该国家现代化程度成正比。从科研实验室到市场应用的道路越短越便捷,该国科技化的车轮转速就越快越精密,国民享有现代化的程度自然就越高越深入。与此同时,全社会反过来推动科技走向更高更精的合力,也就越强大越有驱策力。 我的一个亲属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执教,生物材料专业,去年刚晋升副教授,无论从资历上还是年龄上,大概尚属新嫩。但还在她担任助理教授时,华盛顿州的一些媒体就整版报道她的科研成果与研究方向,又是照片又是文字,不仅对她个人的“艰难求学”进行褒扬,而且着重介绍她所从事的“纳米”材料研究活动,让企业界与民众了解其科研方向与当前进程,推助企业界、商界人士对她的科研活动及各项专利发明“提前关注”,缩短了从科研到市场的路程。 起初,我并不理解美国媒体对科技界的这份俯就与热情。但随着对美国社会的了解,才认识到这份俯就与热情裹含了多层次现代意义与多维度认识内涵。首先,美国非常重视人才资源。他们认识到最宝贵的资源还是人类自己,一切人间奇迹还得靠人自己去开创。比如,1945年3月18日,美军第一步兵师开进波恩,从波恩大学实验室一只损坏的抽水马桶里掏出一堆碎纸,美国情报人员将这些纸片小心翼翼晾干拼接,发现这是一份包含德国科研计划摘要和高级技术人员名单,并附有这些科学家住址,美军根据这份被称之为“奥森伯格名单”,在面积1.6平方公里的图宾根地区找到100余名科学家,并在苏军占领这一地区之前6小时,将这批科学家转移至美占区。这批德国科学家在此后几十年中,将世界科学中心从德国转移到美国作出重大贡献。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重视人才是美国得以获得强大国力不可或缺的人文基础。他们认识到重视人的活动,及时报道中青年科技人文学者的活动,本身就具有价值导向作用,能使社会获得整体发展所需的多方人才。如此这般,媒体对各领域中青年英俊的关注,也就成了应有之义。事实上,社会也收到多方面效应,除了科技成果的及时推介,更重要的是引导青少年人生价值多元化,为国家提供多方面后备人才,为社会的整体发展保持了必须的均衡性。 而且,媒体在为科技服务的同时,也拓宽了自身的信息涵盖面与可报道来源,也是媒体的一大实质性发展。但在我们这儿,很大程度上,“死人才能表扬”的观念仍然十分强固,在激励方面理念保守。“宣传”意识过浓,“服务”意识淡薄。好像一报道谁,就是宣传谁,就让谁得了什么大便宜似的。其实,对学界和科技界的及时报道,不仅仅有利于社会各领域成员的信息交流,有效拆除行业的条块分割,便于研究成果迅速市场化,缩短了科研成果从深墙大院到市井街头的距离,而且还对社会价值指向具有无可替代的渗透矫正作用。 当今社会氛围急功近利,文体明星光芒强劲,重财轻学,重文体轻科技轻人文,根源之一就是相当多的媒体过于聚焦文体界,例如一些“娱记”包围王菲产房,“宫缩”、“羊水破否”之类的细节都上了版面。然而,众所周知,国家强盛的根本在于科技,在于经济,在于人文,在于法治,在于社会成员整体知识程度的提高。一个只崇仰文体明星的民族是无法走向科技化知识化的。毕竟,追捧文体明星背后的价值支撑是一夜蹿红的“走捷径”,而非石阶长长经年累月的深山求学与艰难探究,“投资取向”的深浅厚薄,不言而明。为此,引导青少年崇仰科技化知识化,实在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既然媒体握有社会价值导向的手柄,如何将青少年的“追星”热情转向科技人文,也就应该成为媒体的一大自觉意识。 我注意到去年以来荧屏上“学者市场化”的步伐。如中国社科院阎崇年研究员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随之带动图书市场上的阎著“清帝热”;今年厦门大学易中天的“品三国”,与央视科教频道签约主讲一年,同样掀动图书市场的易著“三国热”,据说易先生仅仅出书一项,收益即逾百万,真是可喜可贺。人文学者发财的意义,内涵多多,至少说明我们现在已经攀上“第二台阶”,使一向穷苦的人文学者有了发财的可能。同时,两位学者在荧屏上所搅动的新一轮“历史热”,亦有力说明社会大众对历史有进一步深入了解的愿望与需求,文化市场具有巨大开拓空间,“学者市场化”亦具有某种必然趋势。央视科教频道慧眼独具,最近于“百家讲坛”栏目继续请学者讲述“摄政王多尔衮”、“西厢记”、“唐伯虎”,在抓住观众、得到广告的同时,亦起到提高民众素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备,多方共赢,甚佳甚好。 关注科技、关注人文、关注学者,既是现代化的内在需求,也是现代化的一种体现。媒体匀出一点空间给科研界,效应将会体现在多方面。当然,就是媒体提高认识留出频道给了版面,接下来也还有最最难办的老问题——“报道谁?”摆不平,有嫉妒,会引起一些叽叽喳喳的声音。但一个走向成熟的现代化社会,应该有勇气迎战这一古老的人性弱点,应该有能力对各种社会存在进行价值拣选,弃弊就利,舍劣择良。应该说,一个现代化程度越高的社会,媒体的优劣分辨率也越高,价值倾向亦越清晰越坚决。毕竟,媒体乃是代表着社会主流意识的选择,体现着一个社会所到达的文明层次与认识水准,对恶俗的容忍退让就是对良秩良识的冷漠与压制。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