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未了三峡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09:44 中国三峡工程报

  未了三峡情

  ——记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水电三局机电安装公司三峡项目部经理郭均峰

  □ 本报记者 刘文洁

  记者手记

  有人说,人生的每一个成长过程,都有一个个生命的节点;每一个生命的节点,都有一定的礼仪,这是人类对生命的礼赞。

  那么,人生的每一个成长过程,也都会有一个个事业的节点;每一项事业的成功,都会历尽艰辛的奋斗和不懈的追求,这是有志者对事业的礼赞。

  三峡工程不仅提升了中国水电工程建设水平,推动了国产装备的设计制造进步,形成了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多方面成果,同时,三峡建设者在工程建设中体现出的“三峡精神”也为民族精神注入了时代内容。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曾涌现出以王家柱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管理工作者,以郑守仁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也曾涌现出以蒋再英、张文平、女子电焊班等优秀基层产业工人和群体。他们既是三峡精神的践行者,更是三峡精神深刻内涵的写照。

  当西江石壁永矗长江,三峡工程全面竣工指日可待的时候,有一位建设者却来不及与战友一起见证这胜利的时刻,带着壮志未酬的三峡情,倒在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他把事业与梦想、青春与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水电建设事业,用最宝贵的生命铨释了三峡精神的深刻内含,用产业工人至高的荣誉去礼赞三峡工程。他就是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的典型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水电三局机电安装公司三峡项目部经理、三七八联营总公司第二安装大队经理郭均峰。

  郭均峰出身于一个普通的水电建设者之家。由于在家排行老三,熟悉他的同事们都爱亲切地称他为“郭三”,年轻的工友们更是亲热地称他为“三哥”。祖籍山东的他出生于齐齐哈尔,从他记事起,就与从事水电建设事业的父亲辗转在水电建设工地,老一代水电工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品质和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2000年,怀揣为三峡工程建功立业的志向,郭均峰从黄河小浪底工程走进了三峡工地。参加水电工程建设的二十年间,他的足迹留在了黄河、长江、汉江等流域的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上,先后参与过安康水电站、大峡水电站、黄河小浪底水电站等机电安装项目建设。三峡水电站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承载了中华民族和几代水电人的梦想,在这造福子孙的世界性舞台上,郭均峰倾其热血和智慧书写着自己灿烂的人生。

  打造亮点,大件拆装创纪录

  “在我国几十万水电建设队伍中,我有幸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殊荣,但我自知决不是他们中最优秀的一个,而是举世瞩目的三峡电站建设为水电建设工人提供了成长的舞台,是水电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造就了我。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是对终年弃家别子奋战在祖国大江大河的水电人为水电建设事业无私奉献崇高品质的认可。作为一名现代水电工程建设者,不仅要继承老一代的水电工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品质和精神,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要将深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成功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为我们的水电建设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郭均峰在三七八联营总公司欢迎全国劳模载誉归来座谈会上做如是说,而在工作中他更是身体力行自己的诺言。作为一名从基层的水电安装工人成长起来的项目经理、劳动模范,郭均峰深切体会到自己肩负的两份沉甸甸的责任。

  水电施工大型设备的安装、拆装,风险大,技术含量高,为了抢夺“制高点”,郭均峰在三峡工程凭着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和技术创新的实干精神,在三峡工程机电金结安装工作中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三峡左岸电站厂房金属网架吊装,单瓣网架最大重量64吨,最大外形尺寸相当于一个半篮球场。吊装前,三峡总公司的领导非常重视,召集所有参建单位专题讨论吊装方案。郭均峰将自己设计的四个主吊点、四个副吊点,瓣与瓣的杆件在网架吊装就位后进行空中连接的方案提交会议审议,并将网架整体和局部强度的变形验算,主索的最大夹角和受力分析等技术理论进行阐述,得到了与会技术专家及管理人员一致首肯。第一个网架吊装的当天,三峡总公司及三峡工程各参建单位的领导、网架制做厂商、新闻媒体都赶到了施工现场。当网架按预定的方案在空中顺利地连接并平稳地落在厂房屋顶时,现场一片欢腾。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当晚进行了及时的报道。

  2003年4月,郭均峰带领三局三峡项目部在出色完成了左岸4台机组的金结安装和6个厂房坝段的机电埋件工程任务后,抓住右岸厂房混凝土浇筑大型起吊设备——MQ2000港机安装的竟标机会,凭借合理的标价及前期施工的良好口碑中标。

  港机自重1400吨,高达134米,相当于40层的高楼。仅臂架就重达85吨,长62米,高强螺栓13000多个,堪称三峡大件安装之最。由于安装工作与项目部所承担的主体工程——19号、20号机组肘管安装工期重叠,人力显得比较紧张。在他的倡导下,项目部的员工发起了“大干六十天、誓保港机、肘管安装双完成”的突击活动,他们打破工种界线,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郭均峰更是率先垂范,加班加点地工作在安装现场。最终,他们仅用45天,按期完成了港机和肘管的安装任务,为厂房混凝土按期浇筑提供了设备保障。

  与郭三一起工作的一位工友回忆说,安装港机大拉杆是他们征战三峡多年来最苦、最累、最难干、也是最辉煌的一场战役。那天,天气似乎有意要考验他们的毅力,一大早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四名员工在80多米高的半空中穿销子,一头穿好了,可另一头却怎么也穿不上,在地面进行施工指挥的郭均峰背着安全带也爬上去了……十几小时后另一个销子终于穿上去了,他们才拧干衣服上的雨水回到营地。

  这一仗他们打赢了,赢得如此艰辛,又如此地震动三峡。这是一次在无厂家指导、没有安装经验、第一次独立安装的特大起吊设备。郭均峰和他的工友们以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和技术创新的实干精神,在三峡三期机电金结安装工作中打造的第一个“亮点”。这一仗,赢得了业主的信赖,赢得了兄弟局的刮目相看,更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合同订单。

  在港机拆除项目中,郭均峰和他的项目部又在三峡工地演绎出一个个新的传奇。港机拆除的计划工期是60天,郭均峰和项目部技术管理人员经过反复优化施工工艺,每一台港机的拆除工期逐渐减少到40天、30天,5号港机拆除只用了23天,比联营总公司确定的计划工期提前了29天完工。他们在右岸承担的15台套的大型起吊设备的安装均比计划工期有不同程度的提前完成。

  在三峡工地的5年间,郭均峰带领着水电三局机电安装公司三峡项目部的员工,承担了左岸厂房70万千瓦机组大型埋件及附属机电埋件安装,尾水一线及排沙系统、厂前尾水门机和厂房内小桥机的安装;三峡双向五级船闸南线埋件的安装;右岸机组的大型埋件安装、左岸电站厂房单榀重达64吨的全部金属网架的吊装;MQ2000型港机等大型起吊设备的拆除转移安装15台套,总重达11130吨。每一项单项工程的进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前,每一项单项工程的质量都达到了优良,连续五年安全生产无事故,为企业创造产值8510万元。郭均峰也因大型机电设备安装及吊运等突出的业绩成为三峡工地的名人。

  提起郭均峰,无论是他的助手、部下,还是水电七局、八局的同志们,以及三七八联营总公司的领导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三峡总公司工程建设部项目管理专业人员、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设计代表局的工程师们、负责三峡工程质量监控的监理工程师们,无不对郭均峰的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工作作风、技术能力、敬业态度交口称赞。“吊大件,找郭三;要安装,找郭三”已在三峡工地传为佳话。

  “作为项目经理,郭均峰非常适应现代项目的科学化管理。他带出来的队伍不仅会干、能干,而且善战,能打硬仗。机电安装二大队良好的信誉,一流的技术,已成为三七八联总乃至水电集团公司在三峡的一块‘金字品牌’。” 三七八联营总公司朱素华每每提到郭均峰,对他的项目管理总是赞赏有加。

  锐意创新,科学管理铸品牌

  “郭均峰,41岁,中共党员,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安装公司工长。他长期参加三峡电站建设,他采用新工艺,解决了管口边缝漆膜脱落、焊割压码器易损伤器材的工程顽症。他带领的班组连年产值在1200万元以上,利润率达20%。”

  这是互联网上对2005年全国劳模郭均峰的简要介绍。作为新一代水电工人,郭均峰非常重视技术革新和安全生产,他带领安装二队的员工们,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勇于进行技术创新,向科技求效益,用革新求发展。

  在三峡电站19号、20号机组直径达12.4米的压力穿墙钢管安装对缝工艺上,他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改变传统的压码式对缝,采用自制的内支撑调节螺杆的新工艺,成功地消除了过去对缝中引起管口边缘漆膜脱落、焊割压码器易损伤母材的工程顽症,为三峡三期工程质量更上台阶做出了贡献。西北院三峡工程监理中心专门为此发文通报表扬,并建议在三峡建设队伍中推广应用。

  MQ2000型港机安装中,液压顶升是个难点。由于港机安装在三峡工地属于二次安装,现场没有厂方指导,首次安装港机的队伍早已离开三峡工地。为此,安装工作一度受阻。郭均峰没有被这人称“烫手的山芋”吓倒。他一边反复认真学习和查阅液压机械理论,并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内有关液压顶升的高新成果,一边组织施工人员对港机的机、电、液压系统进行排查对比,终于克服了顶升不同步的难题,顺利完成了多台港机的安装任务。保证了三峡三期工程电站厂房的施工进度,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液压顶升的人才队伍。

  在港机拆除和安装的过程中,郭均峰和安装班的同事们,凭着不给工程留下任何隐患的高度责任心,多次发现港机出现的人字架耳板裂纹、人字架头部主板断裂、象鼻梁吊点变形、变幅平台焊缝裂纹等缺陷,并积极进行处理,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设备事故,保障了设备下一步安全运行。项目部生产调度秦福斌说:“如果没有一流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我们怎么可能在三峡创下第一次摆脱厂家技术指导自行调试完成大型起吊设备的历史呢?又怎么能在三峡打破大型起吊设备的拆安记录呢?”

  郭均峰干活是“拼命三郎”,钻研技术有一股“钉子精神”, 项目管理也非常规范,充满智慧。凭着多年班组管理的经验,他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三峡总公司在三峡工程管理中提出了“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的管理目标,郭均峰在“双零”管理目标的基础上严格执行项目部制定的《质量管理细则》,在安全生产上实施了《安全生产“零违章”考核目标》,“以零违章保零安全事故”的管理理念更是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评价,以“零缺陷,零违章”为目标的劳动竞赛目前正在三峡工地广泛开展。而“远方的亲人时刻等待着我们满载建设宏伟三峡工程的荣誉、带着辛勤劳动获取的经济效益和他们团聚。”“为亲人系好第二根安全绳”……这些充满人情味的安全规定,字里行间更是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职工发自内心地产生共鸣去主动接受并自觉地执行。

  项目部主管生产的副经理方小平在回忆与“三哥”共事的那段日子常常会讲到一个“无情”的故事。项目部安全生产“零违章”考核标准制定的非常细致、严格。班前安全会、危险预制活动、安全帽(带)、高空作业安全用具、文明施工、民工作业要求等等都制定了扣分标准,实行违章记分制。方案实行的第一个月,一个平时工作业绩非常好的班组,由于违反了“零违章”规定,经过考核小组的考核,员工的奖金非但一分没有拿着,还集体被罚了200元现金。原因是这个班组没有按照安全规定要求,出现了一个民工单独作业的现象。这个班长心里不舒服找到郭均峰,郭均峰很平静地告诉他制度管理就是这样“无情”,并要求他开个班组会认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开始的时候,大家在班组会上不免相互指责、批评,争吵的非常激烈。争到最后,大家发现这一规定不仅体现了安全的要求,特别强调了班组的团队意识——安全是靠大家共同维护的。一个人的安全违章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员工个人,还会可能影响到其他同志的安全,集体的管理目标和荣誉也会因此受到损害……200元钱让员工买到了教训,明白了道理。还有一次,项目部总工程师到现场,因为急着处理技术问题忘记戴安全帽,郭均峰毫不留情地扣了自己所在部门的安全奖;一位专职安全员看到违章而不去制止,也被扣了安全奖……从此,项目部员工和民工的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加强,从“被动接受”变为“自觉要求”,违章现象逐渐减少。

  “没办法,现在找个项目太难了,管理不严,无论出上一个安全还是质量事故,一票否决,罚款是小事,企业的形象毁了,我们吃饭、养家糊口的问题就严重了。严了、细了,我们自己也受益嘛。”回忆起这些往事,项目部的工人师傅们对严格管理都有着这样的理解。

  郭均峰的精细化管理不仅仅体现在安装作业上,工资管理、材料配件管理、机关科室的管理、成本控制的管理都非常严格和精细。不到百人的项目部,连接几台港机的拆除和安装工作,工期紧,任务重,还要做到优质高效,靠什么实现呢?方小平说:“靠的是严管、细算,靠的是一流的技术,还有榜样的力量。比如说,一台大型港机共有15000颗螺丝。每次拆装完毕后我们都做到了可钉可铆的一颗不少。在粗放式管理模式中,员工可能觉得丢上几颗也不算个啥。如果我们精细地算一下,你就会发现,一颗螺丝十几元钱,丢上10颗一个员工的工资就泡汤了。成本管理就要做到节约一个是一个。”看到有的员工洗漱时长流水,他会走过去把水龙头拧上,笑着用家乡话说“咱们还是细法(节约)点,不用时先关上,用时再打开。”哪里有长明灯,他也总是随手给关上。

  郭均峰在项目部开展的“文明班组”流动红旗评选也是一项极具特色的活动。活动内容涵盖了员工的环保意识、工作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精神面貌、生活营区内务、员工衣着、综合治理等多个方面。每月由项目部文明生产考评小组进行考评,只有在确保质量、无安全违章、文明施工方面做的最突出的班组才有资格参加评比。他们的施工现场,非常清洁整齐,员工身上都佩有工艺明白卡,现场标志牌上贴着作业程序指导书,休息处有饮水机和垃圾桶。在郭均峰看来,文明环境的创造也是质量上台阶的重要因素。他常说,职工在现场工作的时间大大超过了在家休息的时间,工作现场就好比是职工的家,如果“家里”脚都没处放,怎么有心情创精品呢?

  在郭均峰的带领下安装班在三峡电站二期工程中就完成了四台机组大型埋件的安装,厂房金属网架吊装,3、4、5闸室闸首金结埋件,安装反弧门液压起臂机等上百个项目,实现了产值6110万元,为企业创利900万元。2003年至2004年转入三期工程后,郭均峰带领安装班完成了三峡右厂房排砂系统的的安装,19号、20号机组的埋件安装,鼻端里衬、肘管及穿墙钢管的安装,承揽了MQ2000型港机等大型起吊设备15台套的转移拆装工作,共完成产值2500万元,为企业获利375万元。

  “水电三局机电安装三峡项目部能在三峡工地创出品牌,关键在于有一套严格、细化的管理制度。”三七八联营总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刘康文曾经这样评价道。(未完待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