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成本的社会意义与社会约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06:00 光明网

  自20世纪中期以来,成本的社会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当它与垄断行业产品或服务定价相关时,更需注意社会影响。这种情况下的成本确定,已成为一个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过程。因此,有必要对成本问题从理论上做一些阐明。

  成本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基于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成本概念也有种种不同的界定。会计界关于成本概念的认识,经历了这样一个演变过程:1.价值结构型成本概念。即马克思生产价值理论中所表达的概念,其核心内涵是产品成本等于产品的价值耗费(C+V)。2.实际耗费型成本概念。即1925年英国《劳氏成本会计》的概念,该书作者认为,“成本是一工厂在制造和推销产品时所发生的一切耗费总数。”这一概念把成本耗费的考察范围从生产(制造)过程推广到了销售过程。3.复杂经营型成本概念。体现的是二战后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生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的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对成本概念的认识。4.因素驱动型成本概念。代表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的密集而导致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传统产品成本项目比重逐渐降低,推销、技术、管理等支出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成本概念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变化反映着环境变化及管理理念的演进在成本考虑方面的现实影响,体现了概念体系的自然演进过程。这些概念虽然在对成本所涵盖范围的决定上有着不断扩大的趋势,但这种扩大,主要反映技术及环境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也体现出对成本作为价值牺牲这一本质特点的认识的不断加强。

  与会计界的成本概念相对应的,是成本的经济学观点以及社会公众对成本概念的一般理解。经济学家认为,凡是经济资源的牺牲都是成本。也就是说,成本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既可以是主观认定,也可以是客观认定;既可以是货币性的,也可以是非货币性的。社会公众对成本的理解,一般也比较侧重于成本作为价值付出这一基本特性。对于更深层次上的意义,诸如成本决定的个体特点以及社会意义,成本的社会规范及其一般影响等,则缺乏理解。总体倾向于把成本作为特定个体的经济组织(包括一些特定行业)资源牺牲的一种价值考察。

  成本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上述概念更多地强调成本作为经济组织个体资源耗费或价值牺牲的特性,是一种导源于工业经济时代产品生产成本决定的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本观念也在经历不断的变革,从最初强调产品生产成本日益进入更为广阔的社会领域。然而,迄至为止,不论是理论界的观点,还是社会公众的一般理解,依然是以成本的个体特性为核心,更多地关注成本作为经济个体价值消耗或牺牲这一特性,对成本的社会意义尚缺乏深入的理解。

  事实上,成本问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其社会意义。这不仅是因为一个表面看来似乎属于独立的组织必然具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并产生相应社会影响,更因为任何一个时代,作为其社会经济基本成分的经济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属于社会制度选择的结果。而这种制度选择中,亦必然包含成本因素的考量。这种考量,在人类社会的工业生产形式由最初的家庭手工业向手工工场、再由手工工场向工厂及至现代化大工厂的发展演进中,表现得极为清楚。相应地,个体的成本决定,也必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任何一个实体的经济行为,由于存在未付成本,从而可能导致外部不经济,即产生一定的社会成本。因而,个体的资源耗费绝不仅仅是单纯关涉个体自身的简单行为,而是属于一种社会性行为,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首先,个体的经济行为必然以对属于整个社会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的消耗为代价,因而,个体的成本必然具有社会的属性。个体成本的高低受社会资源状况及资源供应的影响,并且个体的行为也对社会资源状况及其分配造成直接影响;其次,个体的行为可能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比如环境污染、不可再生资源的耗费,导致一定的社会成本;第三,个体的资源消耗决定整个社会的资源消耗水平以及资源的拥有状况。

  成本决定需受社会的约束

  以上分析决定了对成本决定进行社会约束的必要性。成本决定实质上是一个社会资源的分配过程。人类社会一直面临资源相对稀缺的困扰,这种稀缺性自20世纪中期以来因为社会经济规模的急剧膨胀而变得日益尖锐,于是人们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经济个体的成本耗费,已不是一种单纯的个体行为,其意义也不再是一种简单耗费基础之上的价值确定。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基于社会资源配置及社会利益协调等多方面的考虑,国家必须以种种方式,参与到社会的成本决定中来。也即是说,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基于资源配置、环境保护及社会利益分配等多重目的,国家必须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的成本决定之中或者对其施加积极的影响,而不能完全依赖市场的自动调节。

  成本决定需要广泛的社会约束。这种约束通过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同时亦通过社会个体及公众的积极行动来完成。只有通过这种约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为一些经济个体——尤其是一些具有垄断性质的个体(包括行业)——的自利行为而损害社会的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