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苏童:我为什么写《碧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07:37 潇湘晨报

  文/苏童(著名作家)

  自四年前的《蛇为什么会飞》后,再无长篇问世的苏童,即将在8月推出他的新长篇《碧奴》,他用苏氏笔法重述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这是“重述神话”出版项目中的一部,纳入本项目的作品将至少在20个国家同时发行。苏童四年的沉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阅读体验?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已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年,神话流传的方式是从民间到民间,我的这次“重述”应该是这故事的又一次流传,也还是从民间到民间,但幸运的是已经跨出了国门。

  事实上,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代,大多数女人并没有名字。从顾颉刚的考证来看,他倾向于孟姜女是齐国人,而姜是当时齐国的大姓,孟是排行,所谓“孟姜女”就是姜家的第二个闺女。因此我在起名字的时候,脑子里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无名无姓的女人的形象。“碧奴”这两个字写起来非常美,念起来也很好听。“碧”这个字有一种苍凉的感觉,与故事的基调也比较吻合。我为主人公起好名字以后,一种创造的感觉开始伴随我。

  从某种意义上说,神话是飞翔的现实,沉重的现实飞翔起来,也许仍然沉重。但人们藉此短暂地脱离现实,却是一次愉快的解脱,我们都需要这种解脱。

  最瑰丽最奔放的想象力往往来自民间。我写这部书,很大程度上是在重温一种来自民间的情感生活,这种情感生活的结晶,在我看来恰好形成一种民间哲学,我的写作过程也是探讨这种民间哲学的过程。

  人类所有的狂想都是遵循其情感方式的,自由、平等和公正,在生活之中,也在生活之外,神话教会我们一种特别的思维;在生活之中,尽情地跳到生活之外,我们的生存因此便也获得了一种奇异的理由。在神话的创造者那里,世界呈现出一种简洁而温暖的线条,人的生死来去有率性而粗陋的答案,因此所有严酷冷峻的现实问题都可以得到快捷的解决。

  在“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里,一个女子的眼泪最后哭倒了长城,与其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不如说是一个乐观的故事。与其说是一个女子以眼泪结束了她漫长的寻夫之旅,不如说她用眼泪解决了一个巨大的人的困境。

  “哭”是碧奴主要的反抗方式。在《碧奴》里她有九种哭。哭不仅是一个人物的性格流露,哭是一个仪式,哭是小说当中最大的一个隐喻。哭泣,这样一个一般人认可的情感方式,在这个小说里头,变成了某一种生存方式。人们以后对于这本小说感到最奇怪的,也许就是关于哭泣。小说开头就写到,其实碧奴来自于一个不允许哭泣的村庄。这也是秦始皇时代的一个真实情况。据说秦始皇的一个仇家死了,他的人缘很好,众人都去吊唁,秦始皇因为恨这个人,不允许别人为他掉泪,所以他派出无数捕吏,去吊唁现场,看到脸上有泪痕的,全部抓去杀掉。因此,哭还是不哭,不光是一个情感流露的问题。

  碧奴其实生活在一个人性非常禁锢的环境,悲伤的时候不允许哭,要用别的方式代替,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如果在必须要哭的情况下不能哭,该怎么办?有些人会理解成这部小说写的是眼泪,哭哭啼啼的,其实不是这么回事。这个小说比较有意思的,或者是大家会比较意外的,是我怎么写这个哭的。这必须想象力飞翔起来才能应对,这像一个绣球,接的是我,我接得很得意。这部小说的叙述应该是比较瑰丽的。

  如何说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永远是横在写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孟姜女,我对孟姜女的认识其实也是对一个性别的认识,对一颗纯朴的心的认识,对一种久违的情感的认识,像碧奴这样一个女人的内心生活,可以说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尽管我见过无数的传统女性,像我母亲一代,我奶奶一代,这些中国传统妇女形象有类似之处:不为自己活,是为他人活着。以前在家的时候是为父母活,出嫁以后为丈夫活,有了孩子之后为子女活,没有自我。我对孟姜女命运的认识其实是对苦难和生存的认识,孟姜女的故事是传奇,但也许那不仅是一个底层女子的传奇,更是属于一个阶级的传奇。

  我去过长城,也到过孟姜女庙,但我没见过孟姜女。谁见过她呢?在小说中,我试图递给那女子一根绳子,让那绳子穿越两千年时空,让那女子牵着我走,我和她一样,我也要到长城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