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失地农民与标准厂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08:39 大众网-大众日报

  61岁的刘希瑞,曾是潍坊市寒亭区开元街道南张氏三村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两年前,他告别了怀有深厚感情的土地,成了全村第一批失地农民。两年过去了,老刘并没有“失地而失业”,相反却生活得很幸福:村里组织入股建设标准厂房,使他由一个单靠土里刨食的农民,变成了持股分红的股东,一家人每年光分红就能拿到六七千元。用他的话说就是:“没地了,生活却更滋润了!”

  南张氏三村有276户、876口人。由于地处寒亭区经济开发核心地带,经过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特别是招商引资项目的扎堆进驻,该村土地由原来的人均一亩多减少到人均只有一分多。

  对失去土地的农民来说,及时拿到土地补偿资金是他们最期盼的事情。以往的土地补偿资金,大多是采取直补到户的方式发放。虽说农民能得一时之利,但这笔“死钱”并不能为他们往后的生活扎上“保险带”。如何让群众手中的“死钱”变成“活钱”?村委一班人大胆设想,通过采取村民入股建标准厂房的方式,让失地农民得到细水长流的收益。

  村里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把土地补偿金留在村集体作为开发建设资金,采取村民入股、合作开发等形式建设标准厂房。2005年,村里先后建成标准厂房12个,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村集体收入突破了150万元,农民人均分红1000多元。今年,村里又新建6个标准厂房,同样被抢租一空。眼下,全村标准厂房面积达4.5万平方米。刚刚完工的投资500万元的2个大型仓库,一建成就被潍坊亚星集团和丽波日化两家公司“相中”。看到这喜人的发展态势,一向沉稳的村党支部书记刘太良也“激动”起来:“去年村里发展好,街办奖励给我们一辆车,看今年的势头,集体经济收入过200万元、群众人均分红1500元问题不大,力争年底再开回一辆车!”

  集体经济发展了,村里为群众办的实事一件接一件:每年为村民发放7袋面粉,自来水费和有线电视费由村里全部承担;出资3万多元为全体村民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村东建起了现代化的楼房区,并投资30多万元对小区进行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预计到年底40%的村民将入住;拿出2万余元成立了庄户剧团,一到晚上村民们便三五成群地来到村委大院,扭秧歌、唱小戏,尽情抒发着心中的那份喜悦。

  群众富了也笑了,但刘太良仍然不满足:“下步,村里将拿出专门资金对村民进行培训教育,一来可以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到附近企业打工赚钱,收入再增加点;二来也武装一下老少爷们的脑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