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我省企业还得努把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11:14 扬子晚报

  在21日召开的全省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会议上,省政府副秘书长、省经贸委主任韩庆华在列数了“十五”期间我省企业技术进步的成绩后,话锋一转,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根据省经贸委最近的一次调查,去年我省有1万个新产品,其中7000个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的,只有3000个是企业研发出来的;调查的2000家大型企业,拥有自己研发机构的企业还不到一半。如此看来,面对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要求,江苏企业还得努一把力。

  在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是在大企业中完成,但我国包括我省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只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才会有强大的源动力。南京联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此次在大会上交流发言的唯一一家IT企业,去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也曾到该公司调研。据介绍,联创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通信市场上站稳脚跟,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多年来保证了对研发部门的持续资金投入。联创每年将利润收入的30%投入到研发中,去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就达到1.5亿元。为了使公司与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保持同步,联创建立了专门的战略规划部门,跟踪、研究和掌握世界最新技术的发展。他们先后和微软、IBM等世界著名大公司建立技术合作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样使开发出来的产品完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仅今年一年计划累计申报发明专利就达50多项。据悉,为了培育技术人才,联创还将创办两所软件学院,即联创软件学院和联创国际软件工程管理学院,目的就是在三至五年内,培养5000多名高端软件人才。

  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必须拥有自己的技术中心。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目前大部分企业的资金、人才、实验装备相当缺乏,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建设技术中心还存在很大的困难。而对于高校来说,近几年,国家与地方政府对大学的投入很大,大多数高校不但拥有结构合理的教师和研究生队伍,而且具有仪器设备、信息网络和图书资料的优势,但这些科技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因此,要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就得改变多年来“产学研”结合中企业基本处于从属地位的现象。特别是江苏,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十分丰富,科技资源如能全面对地方企业开放,必将有力地提高我省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此,南京工业大学走出了一条值得借鉴的“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

  据介绍,南京工业大学的做法是全面开放学校科技资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整合学校资源的技术创新体系。该学校以大学科技园建设为载体,将学校的科技资源整合起来,全面对社会开放,引导企业将技术中心设在学校,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主体的同时,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目前,已有近20个企业技术中心落户该校,包括中石化的3个技术研发中心。据悉,该校正在建设中的科技创新大楼明年建成后也将全面对社会开放。该学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原因,高校都拥有一些自己创办的全资企业,技术基础很好,但受体制的约束,产业规模受到限制,“我们学校原来有一个圣诺热管集团公司,由于体制原因,多年来其产值一直徘徊在2000万元左右。两年前,学校引入中圣集团入主该公司,依托学校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中圣成功的管理模式,去年新公司利税近千万。同时,依托学校的技术力量,去年中圣在海外成功上市。这是一个学校和企业双赢的典型例子。”

  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喜结良缘的过程中,政府所起的“红娘”作用不可小视。镇江市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资源配置作用,通过设立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资金,帮助并促进企业采购高校的科技成果。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科技大学合作,共同开发蚕蛹经萃取转为昂贵的油脂新技术,一吨蚕蛹市场价为4000元,而每公斤蚕蛹油脂出口日本、韩国等的价格为300元,一吨蚕蛹萃取的油脂出口售价为6万元人民币,较之干蛹增值15倍。该合作项目获得了镇江市产学研合作项目资金15万元补贴的“聘礼”。镇江市自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资金设立以来,共筹集资金671万元,资助了63项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带动企业研发和创新投入近千万元,已完成项目年增加利税近2000万元。

  在此次大会上,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我省将重点实施六大企业技术创新专项工程,其中,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工程被排在了首位。这项建设工程的目的就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国有大型企业加快研究开发机构建设和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同时要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行业共性技术中心等“一站两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意味着,企业创新能力如能得到显著加强,将对我省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 江大纬 宋晓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