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水变甜来村变新——发自威县小高庙村的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11:30 河北日报

  “下雨时再不走那泥泞的路,咱村里铺上了那水泥路,宽又长;口渴了再不喝那苦井的水,咱村里家家户户喝上自来水,甜又爽;学校再不是那老破旧的屋啊,新桌新凳新教室新围墙哪,宽敞又明亮。”7月12日下午,威县洺州镇小高庙村小学里,孩子们又一次动情地唱起《奔小康》。这首由村小学教师胡晨海谱写的赞美邢台市纪委帮扶工作队的歌曲,不仅村里的孩子们会唱,连很多老人也会唱。

  是什么让小高庙村村民如此感动?村党支部书记马玉行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小高庙村是我省第二批扶贫重点村,也是省扶贫办确定的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自从去年8月份村里迎来了邢台市纪委定点帮扶工作队后,群众多年期盼的好事,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实现了。

  小高庙村多年来最大的难题就是吃水难和行路难。村里只有一眼水井,水质差,又苦又浑浊,用它浇地造成庄稼减产。村里一些条件好点的人家就去广宗县买水吃,但是多数人家仍以苦水度日。为此,市纪委帮扶工作队通过协调市水务局,争取到资金15万元,驻村没几天,就把打井的设备运进了村,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打了一眼380多米深的机井。出水的那一天,全村群众都来到打井现场,填沙子、填泥球,连70多岁的老人也跟着一块干。当甘甜的井水喷涌而出时,村民们纷纷手掬着清水,大口地喝着,开怀地笑着。帮扶工作队又协调市扶贫办,争取资金20万元,安装4000米主管道,建水塔一座,将甜水送到每家每户。

  “晴天两脚土,雨天两腿泥”。小高庙村的路难走是远近出了名的。因为这个,村里人盖房拉砖,一车砖要多给人家20元钱的运费。为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帮扶工作队四处奔波,通过协调争取,最终由市交通局投入100万元,硬化街道和道路10公里,连环村路都修通了,村民们高兴地管这条路叫“富民路”。

  街道硬化了,有甜水喝了,百姓的心里高兴了,影响小高庙村发展的有形障碍消除了,但是在村子的发展上,群众的思想还比较落后保守,村干部的思想也不够解放。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帮扶工作队先后两次组织村干部到文明生态村创建典型学习考察,帮助大家开阔眼界,增强信心。

  知耻而后勇。参观回来后,村干部们坐不住了,下定决心要把村里的面貌彻底改变,引导群众脱贫致富。在帮扶工作队的引导下,大家首先从改变村容村貌做起,清除村内垃圾、柴垛,修建花池,平整街道。紧接着又筹资,补贴村民修建沼气池40多个,彻底改变了村里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如今的小高庙村,绿树成荫、花草竞艳、整洁文明,令人欣喜。

  在帮扶工作队的协调下,各部门形成合力:市国土资源局投入30万元,平整土地1200亩,打井1眼,并安上防渗管道;市、县教育局投入资金20万元,建起了宽敞明亮的小学校舍;市、县供电局投入7万元,增建了供电设施;市广播电视局投入3万元,完善了村“两室”;市民政局提供面粉500公斤、新棉被50床,救助贫困群众……不到一年的时间,15个部门就为村里投入资金达228万元。

  帮扶不仅让小高庙村旧貌换新颜,而且生发出增收致富的希望。在小高庙村西的田地里,占地200亩的现代农业园区已初具规模。通过扶贫资金投一点、小额贷款贷一点、农民自有资金筹一点的办法,小高庙村今年投资104万元,建起了日光温室81个,预计今年冬季全部投产后,人均可增收1500元。如今,村里已经确定了借帮扶、上项目、强内功、促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修路、打井、盖学校,让群众有了一个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温室大棚项目则使群众有了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一井苦水几代饮,小高庙村盼财神,党派干部来帮扶,水变甜来村变新。”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建设新农村,小高庙村这个人均收入曾经不足400元的贫困村不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成为贫困村创建文明生态村的一个样板。不久前,全省扶贫开发现场会在这里召开,小高庙村经验在全省开始推广。

  作者:本报记者郝彦鹏本报通讯员段利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