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彝山奇葩:寄宿制学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07:54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江芸涵文/图 6月底,记者走进凉山州,散落在大山深处一座座彝族村庄里,最漂亮的建筑上空总会看到迎风飘扬的国旗,那是承载民族教育希望的朵朵奇葩———学校。

  当历史的车轮转进21世纪,凉山州的民族教育依然“贫困”。2000年,全州中小学生流失率达10.51%,其中少数民族小学生流失率高达19.68%。

  随着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和《十年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凉山州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一幢幢崭新的楼房从大山深处拔地而起,整洁明亮的教室内书声琅琅;一间间学生宿舍整洁卫生。校园充满从未有过的生机和活力。

  这是甘洛县吉米九年制学校:未实施“两基”攻坚和《十年行动计划》前,学校占地面积6900平方米,校舍面积2085平方米,在校学生450人;2004年实施“攻坚战略”和“行动计划”共投入资金312万元,学校占地面积扩大到9900平方米,校舍面积增加到4178平方米,成为硬件设施完善、配套的寄宿制学校。实行“两免一补”后,学生人数猛增,目前在校学生已达914人,寄宿制学生已达515人。这是一封寄宿制学校毕业生给母校的信:三年前,我正面临辍学。是“十年行动计划”使我来到了西昌市第二小学这个天堂般的校园上学。校长,您现在还是那样的辛劳吗?我觉得对您唯一的报答就是给您一张满意的人生答卷……

  2003年5月,《凉山州民族寄宿制中小学校管理办法》颁布实施,标志着凉山的民族寄宿制学校管理步入了严格、规范和科学的轨道。

  在普格县螺髻山中学投入使用不到一年的新学生宿舍内,记者看到,学生房间里被盖床单整齐平整,非常干净。其他东西也摆放得井井有条。校长朱日哈告诉记者,学校要求老师和生活管理员对学生要做到“五心”:爱心、关心、耐心、细心、尽心。

  2001-2005年,省《十年行动计划》投入500万元,对凉山州100所寄宿制学校实施了小农牧场建设。2003年,州委办、州政府办发文,要求各县市和乡镇无偿给寄宿制学校划拨土地办小农牧场。目前,在全州677所寄宿制学校中,有小农牧场的427所,占寄宿制学校的63%。

  通过办小农牧场,学生勤工俭学,不但培养了劳动观念,同时也改善了生活。布拖县拖觉镇中心校、昭觉县比尔乡中心校、喜德县两河口乡中心校、普格县特尔果乡中心校等一批积极开展种养业,规范管理、经营小农牧场的学校,拓宽了办好寄宿制学校的新路子。

  几年艰辛,凉山州的寄宿制学校无论是办学条件,管理水平,还是办学规模、教育质量都迈上新台阶。

  西昌市二小民族寄宿制班彝族学生杨伍达参加四川省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明的“羊毛剪刀”荣获省一等奖。民族寄宿制班彝族学生且沙依布嫫,代表四川到北京参加2004年元旦“慈善嘉年华”联欢晚会,她用彝、汉、英三语发言,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岁月记载了寄宿制教育的丰功伟绩,人们却憧憬着凉山民族教育的美好未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