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进党全代会 通过解散派系提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2:54 海峡都市报

  民进党全代会昨天下午表决通过王幸男提出的“解散派系”提案,包括吕秀莲、台“总统府秘书长”陈唐山等人举手支持,柯建铭的“派系自律公约”修正案则遭到封杀。未来民进党将禁止以派系名义设立办公室、招募会员、对外募款,召开会员大会,邀请政务官报告。

  民进党全代会昨日下午针对王幸男的“解散派系”提案及柯建铭的“派系自律公约
”修正案激烈攻防。由于时间关系,在提案人说明结束后,主席游锡堃裁示径付表决,但会中对于表决顺序问题,僵持不下。

  游锡堃其后抬出台“内政部”议事规则规定,坚持后提的修正案先表决,遭到台下反对,连坐在台上的主席团成员中常委郑宝清也质疑,这应是两个不同的案子,不能这样被拗掉,最后还是在游锡堃强势主导下,先表决柯建铭案,但未过半数,王幸男案则意外获得过半支持,坐在台上的中常委吕秀莲、陈唐山、周清玉、叶菊兰、蔡同荣、郑宝清也都举手支持,现场响起一片欢呼。昨天出席人数279人,王幸男解散派系提案,获153人同意,过半数通过。

  王幸男的解散派系提案通过时,只见新系前总召段宜康沉着脸,低头看着会议资料不发一语。

  游锡堃接受媒体访问表示,尊重全代会决议,党中央将全力推动解散派系,长远来看,相信此举有助于党的团结与发展。

  吕秀莲昨天表示,民进党通过解散派系案,符合社会与基层党员期待。通过解散派系案,全党士气会大振。

  三派停止运作

  新系十分不满

  新潮流、正义联线、“福利国”系都已着手解散派系。新潮流前总召段宜康说,全代会通过的提案,新系会遵守;正义联线秘书长高志鹏则开玩笑说,没有派系办公室,“就当临时工”。“福利国”成员李俊毅则表示,“福利国”的招牌跟办公室以及所有相关的运作机制,从昨天起全部解散。

  不过,新潮流及正义联线负责人私下都表示,就算解散派系办公室,派系还是会运作,“只是转到地下”;新潮流并不赞成这次解散派系等相关提案,但并未公开激烈反对。

  新潮流总召赖清德参与了柯建铭的“派系自律公约”的联署,他表示,解散派系是因噎废食,他赞成派系自律公约;不过,派系自律公约要求不得以派系名义募款、禁止以派系名义邀请官员至派系报告政务或干涉决策,都像是冲着新潮流而来。段宜康也说,没有了派系,党内将欠缺沟通协调的机制,未来看到的会是一个一个的无法被检验的山头和小圈圈,这是好事吗?新系大老洪奇昌也说,往后再看看这个“智慧”的决定,也许20年后会检讨这历史上的一天,到底正不正确。

  □新闻眼

  民进党的派系

  早在四年前的民进党第九届第二次临全会上,王幸男就曾提出解散派系的提案,却被主持会议的陈水扁硬生生地压了下去。尽管也有不少党代表表态赞同王幸男的议案,但当陈水扁说到时机尚未成熟,及要顾全大局(其实是仍要借助“新潮流系”的选战操盘实力,为他在2004年选举中争取连任而操盘),代表们不再出声,王幸男也收回提案。

  而在昨日由于“解散派系”已成了党主席游锡堃用来与苏贞昌争权的工具,争抢后年代表民进党参选的出线权的武器,故整个中央党部都在密切配合。而已因一家人弊案缠身而宣布不再介入党务的陈水扁,也未见对“解散派系”问题表态。

  民进党的发展史,也是“未有民进党,先有各派系”。因此,依附于民进党而生的派系,其“年龄”却比民进党要年长得多。民进党自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党内的派系斗争就始终伴随民进党的发展过程,派系甚至常常凌驾于党的权力机构之上,深刻地影着民进党的政策制定、人事安排和组织体制。因此,一部民进党的历史,就是民进党派系的斗争与妥协的历史。民进党派系的斗争和妥协,主导着民进党的资源分配,左右着民进党的人事安排和政策走向。除极少数具有专业规定的职位外,只要是民进党掌握的职位,无不受到派系政治的影响。

  民进党的派系功能,除了所谓的理论外,还包括有重要的政治结盟功能。民进党内的实质权力,包含党职与公职这两种身份的取得。然而不论党职或是公职,这两种身份的取得都必须经过党内选举的过程。选举党职时,派系往往成为配票、换票中心;例如,以派系纪律严明著称的“新潮流系”在内部名单出炉后,就几乎等于与当选党职或是公职提名的保证。而单打独斗的政治人物想要在派系群雄间立足,则会事倍功半而不易当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