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丰碑,在百姓心中矗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4:57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有这样一位乡镇基层干部,生前只担任镇武装部长这个平凡的职务。但平凡工作的深处,凝聚着他深深的爱民之心和富民之志,体现了发展之中见责任,为民之中见宗旨,细微之处见先进,“平凡、平静、平常”之中见精神的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这个人就是陈开明。2005年7月24日,他永别乡亲,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时光飞逝。不久前,当我们再次踏访陈开明生前工作过的定远县连江镇时,我们发现,时间并没有抹平一切!提起陈开明生前的点点滴滴,连江镇路陈村党支部书记倪仁胜再次泣不成声。对着媒体的镜头,倪仁胜用乡里人特有的方式烧掉了一张白纸。白纸上写着两行大字:开明兄弟,你永远活在我们群众心中。在倪仁胜和所有群众看来,陈开明就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着!

  他用军人的身躯,时刻担起肩上的责任

  “他始终保持着一个军人的本色!”这是所有熟悉陈开明的人的共同评价。

  1979年,18岁的陈开明从定远县二龙乡红卫村参军到武警浙江总队第三支队。从普通战士到营教导员,他多次立功受奖,并光荣入党。1999年,他转业到定远县连江镇,任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从事的工作仍然与军人紧紧相连。

  20年军旅生涯,铸就了陈开明坚强不屈的军人品格。在他内心里,也始终大写着两个字———责任。

  从事武装工作,陈开明是尽责的。

  上任第二天,他就背起部队配发的挎包和水壶上路了,走村串户,找民兵谈心。两个月后,他跑遍全镇24个行政村、百余个村民组,调查笔记记了几大本,业务书籍学了一摞子。武装工作理论知识了解了,全镇武装工作的基本情况也摸得透透的。

  由于在他接任之前连江镇武装工作比较薄弱,陈开明决心打翻身仗。他找来有关基层武装部建设的各项规定,逐条逐项对照,认真查找差距,一项一项抓整改,一件一件抓落实。很快,镇武装工作不仅步入正轨,而且跃升先进行列。镇武装部办公室的两面墙上,挂满了近年来获得的各项荣誉。

  任武装部长6年,他认真抓兵员输送工作,镇里前后有110余名战士被送入军营,其中65人入党,57人立功,48人转为士官,19人考入军校。2001年,适龄青年许福华从某学院毕业,一直未找到合适工作,家中准备让他外出打工。陈开明知道后,上门对许福华父母说:“现在部队正需要高素质人才,孩子文化好,到部队大学校里锻炼,将来肯定会有出息!”几番劝说,许家终于同意让儿子去报了名。

  每年农忙时节,陈开明都要组织民兵与军人家庭结对帮扶,开展“亲人为我去站岗,我为亲人解忧愁”活动。全镇所有军属家庭,都曾得到过陈开明的关心和照顾。为使本乡籍官兵安心服役,6年来,陈开明为每名官兵建立了完整的档案资料,坚持每月给服役官兵写一封信或打一次电话,先后为现役军人和军属解决难事近百件。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陈开明是尽责的。

  2003年7月,受13号台风“泰利”影响,定远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陈开明带领民兵突击队,总是出现在最危险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小周坝大闸,面对不断出现的险情,陈开明带头扛沙袋、打水桩、堵缺口,一干就是5天5夜。在蔡桥水库,水位暴涨,随时有决堤的可能。好心人劝他:“蔡桥水库是三镇共用,现场有那么多领导,你一个专武部长干吗揽这个活?”陈开明回答说:“这么危险的时刻,还分什么你我,是共产党员就要上!”说完,他第一个跳入汹涌的洪水。在池河下游的小李圩村,当200多位群众被大水围困,正在树梢屋顶等待救援时,陈开明带人及时赶到,把群众一个个背上了小汽艇。

  同样从部队转业的连江镇党委书记周文成说:“我理解陈开明,他身上体现的是军人的一贯作风,服从指挥,敢打敢拼。他恪守这样的诺言———从军营里走出来的人绝不能拖别人的后腿!”

  他用共产党员的忠诚,维护着农村工作大局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农村基层,事情多,任务重,很多工作需要乡镇干部发挥齐抓共管的合力。陈开明虽然只是个专武干部,但面对镇里的每一项中心工作,都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外人、闲人”。善于“补位”,这是连江镇很多干部对陈开明的共同看法。

  1999年,镇里实行包村扶贫,陈开明主动包下了路陈村。从此,陈开明除了武装工作以外,经常想着的都是如何带领农民致富、如何抓好社会治安、如何搞好计划生育的事。

  “路陈村自然条件差,要想从土里刨金,很难。”到村第一天,村支书倪仁胜这样向他说。“没有困难,组织上也不会派我来。任务既然交给我,我就要干好。”陈开明没有被困难吓倒。

  为了帮助群众寻找致富路径,陈开明勤调研、勤请教,决定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抓起。一次,他通过在上海打工的民兵了解到,一种西瓜在上海销路很好,便发动群众种植。起初,许多群众担心收不回成本,迟迟没有开种。陈开明帮他们算账,并表示如果亏本,亏的钱由他个人掏腰包。结果,种瓜的群众秋后获得了大丰收。

  如何组织民兵带头致富奔小康,这是陈开明经常思考的事。他了解到,路陈村民兵周道方是个养殖能手,想发家致富,却无启动资金。陈开明主动找上门,想方设法帮周道方从信用社担保2万元贷款作资金,定期从镇上请来畜牧人员现场指导。生猪出栏时,他又帮助联系销售。当年,周道方纯收入达1.5万元。周道方脱贫后,积极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之路。目前,路陈村已有28个养猪大户,年收入几十万元,一跃成为县里“奔小康示范村”。

  不仅在路陈村,6年中,在陈开明带动下,连江镇先后涌现民兵科技示范标兵122名,奔小康示范户165户,带动520余户贫困群众脱贫。天塘村民兵陈学好就是在陈开明帮助下,通过种植葡萄发家致富的。他说:“我一辈子都会记住陈部长的好,一定会好好带动群众致富,以报答他的帮助,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越是群众难办的事,越要帮助群众去解决。”在工作中,陈开明凡是遇到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不论是不是他分管的,他都会主动去管。

  2002年5月中旬,西气东输工程在定远段正式开工,工程管道要从路陈村一口大塘经过。施工人员为了赶进度,在没有和群众商量的情况下,开来几台大型挖掘机,三下五除二就将塘坝挖开了一个大口子,一塘“庄稼救命水”白白流完了不说,还切断了全村收割庄稼的必经之路。此时正是抢收抢种时节,群众心里那个急呀!村干部向有关部门反映,却迟迟得不到解决。群众为此情绪激动,一场纠纷一触即发。

  陈开明听说此事后,立即找到施工队,可对方说:“找我们没用,是上面让我们施工的。”陈开明不放弃,他每天跑几十里路,三番两次找施工领导。起初,对方总是以“这是重点工程”来“压”他,把他“晾”在一边。但陈开明没有气馁。当他冒着小雨第11次找到施工领导时,正在开会的几个同志见他一身泥水,像一只落汤鸡,不禁为他这种为群众办实事的真情打动,当场调兵遣将,很快将水塘大坝豁口回填好,又从蔡桥水库引来满满一塘水。

  基层干部有这样一句话:“千难万难,抓计划生育工作最难!”路陈村村民陈某夫妻俩在上海安亭镇打工,由于他们第一个儿子睾丸一大一小,夫妻俩误认为这个孩子不健全,很想再生一个。2004年5月的一天,陈开明接到举报说,陈某的妻子又怀孕了。他立即连夜出发,与村委会主任潘成法一起赶往上海。到达上海找到陈某的住地时,已是深夜,怕影响到陈某休息,他们俩就一直坐在门口等着。早晨6点多钟,陈某开门时被门口的两个人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才知道是家乡的镇村干部为计划生育问题找上门来。尽管陈某态度十分冷淡,陈开明仍和颜悦色地说:“你们家的情况我清楚,但现在你们没有准生证,生了孩子没有户口,还要罚款,打工挣钱不容易,何苦来哉!你们不妨带着孩子检查一下,如果真有问题,我们一定帮你们想办法。”一席话说得夫妇俩心头一热,当天就带着孩子回到家乡。鉴定结果表明,孩子一切正常。夫妻俩郁积在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陈某的妻子愉快地接受了手术。

  路陈村计生专干庄志妹充满感激地说:“正是有了陈部长的帮助,我们村才会由过去的计生落后村变成县里‘计划生育自治村’”。

  他深怀感恩的心愿,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一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汇报材料里,陈开明这样写道:“群众遇到实际困难时,如果我们党员干部不去关心,还要我们干什么?如果党员干部不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句空话。”

  现实中,陈开明努力践行着这句话。群众说:“他做的好事像天上星,我们看得见,但数不清。”

  2000年一个北风刺骨的黄昏,64岁的五保户周家坤正坐在被窝里两眼发呆。这时陈开明顶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走进门来。他握住老人的手,摸了摸老人的被褥,见老人手冰冰的,就取下自己的棉手套给老人戴上。当他看到周家坤身上穿着一件又旧又破的棉袄时,便对老人说:“我还有一件马裤呢军装没穿过,明儿一早给您送来。”说完,又掏出100元钱递到老人手里:“快过年了,这点钱给你买点年货吧。”接过钱,周家坤浑浊的双眼流出滚烫的泪水。3年后,老人临终前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再看陈开明一眼,并特意穿上陈开明送他的军装撒手上路。

  路陈村79岁的倪正文,在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相继病故后,一度想轻生。陈开明每次下村,都要抽空上门陪他拉拉家常。为了让老人心里有个依靠,他还认倪正文为“干爸”。逢年过节,他都要带上米面、猪肉上门。陈开明去世后,倪正义老人特意找来他的照片,到镇照相馆放大后挂在自家屋子中间,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用毛巾把遗像擦干净。

  2005年4月,东陈村民组初二学生陈健突发白血病,陈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奶奶孙宝英哭着找到陈开明。陈开明当即掏出100元钱递到老人手上,接着带着老人到镇政府及全镇学校募捐。5天时间,共收到捐款1万多元。由于治疗及时,孩子保住了生命。回忆起当时情景,老人至今还泪水涟涟:“陈部长可是我孙子的救命恩人啊!”陈开明去世后,老人在自家屋子里为他设了牌位,用农村最古老最朴实的方式纪念他。

  他以忘我的情怀,默默奉献人生价值

  连江镇文化站站长任帮华是陈开明的战友,也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回忆说:“我这位战友常跟我讲些‘大道理’———在遇到实际困难时,我们党员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努力克服暂时困难,自觉牺牲个人利益,为群众做好样子。”

  得知陈开明要到连江镇任职,一些早他转业的战友劝他:“你是正营职干部,按规定可以留在县城工作。这可是一生的大事,你可千万不要讲风格。”妻子朱正平埋怨他:“你不留在机关,哪怕选个离县城近一点的乡镇也好啊。”

  可陈开明心里十分清楚,组织上把他安排到这个位置,是希望他能改变连江镇武装工作落后的局面。“组织上信得过我,我就要让组织上放心,就要尽力为党挣分!”

  在家庭和事业的天平上,陈开明心中的砝码总是偏向后者。

  爱人朱正平体弱多病。2002年10月底,她又患胆结石动了手术。当时,全县征兵工作已经开始,为了不影响征兵工作,他请来弟媳白天在医院照顾,晚上则自己赶回去陪爱人。爱人住院40多天,他每天早出晚归,一天也没耽搁手上工作,家里的困难从未向组织上张过嘴。由于妻子长期卧床,大便解不下来,打针吃药都不管用,陈开明趴在地上,用食指一点一点地抠,妻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真是难为你了。”陈开明深情地说:“不,是我欠你的太多了。”

  陈开明老家在农村,家中排行老大,家庭负担中他挑得最多。因此,他平时生活十分节俭。在人们眼里他总是这样一身打扮,身穿旧军服,脚着解放鞋,抽着劣质烟卷,骑着旧自行车。到外地出差时,随身总是带着军用水壶,为的是省两个茶钱。但在困难群众面前,陈开明又是出奇的慷慨。在连江镇,得过他经济帮助的人,少说也有上百人。

  陈开明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只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他的生命之树才能常青。”正是凭着这种崇高思想境界,陈开明在明知自己身患多种疾病的情况下,还是不顾个人安危,默默奉献着。他为人民奉献自己的赤子情怀,为事业奉献家庭和身体,最后,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任帮华至今还记得陈开明生命最后一天的事情。2005年8月24日晚,已在镇上工作一天的陈开明十分疲惫,晚上回到家中还坚持做党员先进性教育笔记。那天晚上十分炎热,10点多,他突发脑溢血,倒在案前再也没有起来,走时手里还紧握钢笔。

  陈开明笔记本上记下的最后一段话是:“共产党人的生命与常人没有区别,但共产党人的使命激励着每个党员必须有所作为,公而忘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