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莫让暑期实践变了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6:56 扬子晚报

  时下,各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在为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叫好的同时,记者近来在苏南采访时却也发现,一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似乎有些变味,让记者实在不吐不快。

  现象1:“苦不怕,累不怕,就怕要登报!”

  记者近来接到十多个驻地高校电话,有来自教师的,更多来自学生。意思基本一样:社会实践开始了,还请多帮忙报道,“我们有任务的,要求省报上登两篇!”

  记者了解到,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学校还根据发表的媒体级别来评定学生实践活动等级,并给予奖励,甚至和奖学金挂钩,让学子叫苦不迭,“苦不怕,累不怕,就怕有报道任务!”正是为了报道任务,为了避开雷同,许多大学生纷纷动脑筋搞策划,力求“一鸣惊人”,使社区服务等传统公益活动正逐渐弱化。镇江金山社区人士说:往年一堆大学生主动上门,今年去学校找都找不到,大学生都嫌社区活动太小没新意,报道发不出来。

  现象2:“来也好,不来也罢,纷纷盖章忙”

  这几天,镇江某敬老院很热闹,厚厚一叠暑期实践活动表,工作人员忙着往上填写活动内容、加盖公章。一打听才知道,许多学校要求学生暑期实践,还规定有两个学分。没加盖鉴定章,就拿不到学分。

  为此,一些社区办事处、敬老院等成了大学生近期光顾的热门领域。一位敬老院院长很是疑惑:几天下来盖了上百个章,但真正来实践的远不到一半,甚至20%的学生从来就没露过面。这样的社会实践究竟有多大意义?

  现象3:“做家教、洗盘子,扎堆现象多”

  此外,许多大学生实践喜欢扎堆,所寻工作几乎清一色家教、促销员、服务员等。“在学校成天动脑,假期干干体力活,也挺好!”

  教育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缺乏创新与吃苦精神,竞争意识不强。社会对大学生暑期实践支持力度不够也是原因之一,加上企业认为暑期短、大学生能力不强,存在排斥心理。“原打算暑假磨砺一下自己专业水平,可找对口实践单位屡屡碰壁,只好干点体力活!”

  也有别出心裁的。丹阳浪涛网吧网管透露说,最近几个大学生来网吧应聘当网管,没日没夜上网“打CS、QQ聊天”。一个正在该网吧“实践”的王姓大学生竟理直气壮地回答:“通过当网管我认识了很多人,也算是接触了社会,不也是实践吗?”

  教育专家:硬性规定易流于形式

  时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在“合力”下“缩水”。江科大郭立老师认为,学生暑期实践值得提倡,但学校做一些硬性规定,为实践而实践,反而易使好事流于形式、背离初衷,让学生们不堪重负,原本快乐、实在的实践变了味。还是让暑期实践回归本色好。本报记者聂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