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留住山区发展的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9:50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通讯员胡军记者韩勋

  我市众多的丘陵沟壑区,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那里生态环境恶劣,土壤贫瘠,农民只能靠天吃饭,生活贫困。地处骊山脚下的蓝田县华胥红河小流域便是其中之一。2004年9月开始,投资1236万元的红河小流域水保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正在一步一步地改变着这里的面貌。计划新建的26座淤地坝,如今已经建成10座,而整个坝系建成后可有效拦截水
土流失,增加蓄水508万立方米,淤积形成良田81公顷,极大地提高当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春季,为配合治理,这里又建成3000多亩水保生态林,全部为核桃、花椒、冬枣等经济林,不仅绿化了山坡,涵养了水源,减少了水土流失,也为加快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村民增收奠定了基础。村民开始从事果业、畜牧养殖等高附加值的农业生产,逐渐走上了富裕道路。

  红河小流域所发生的变化,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依托,不断加快农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充分发挥水保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的多种功能,逐步改变了山塬地区农村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落后的面貌。

  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市通过国债水保项目、农发水保项目、黄河水保项目、以工代赈小流域治理项目和坡改梯项目的实施,累计投入资金6970.85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81.7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小流域26条,修建淤地坝41座,谷坊71座,水窖203座,栽植水保生态林59.7万亩,经济林果37.3万亩,封山育林32.3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我市还将加大治理水土流失的步伐。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市将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加快山区和台塬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通过临潼区龙河、长安区浐河、周至县罗昌河、蓝田县红河小流域坝系工程的示范带动,加快全市农村水土流失治理步伐,5年改造中低产田70万亩,改善节水灌溉面积50万亩,增加防护林网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0平方公里。

  水是宝贵的,土也是宝贵的。通过小流域治理,留住了水和土,便留住了农村发展的基础,留住了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路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